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為慮(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886 字 10個月前

如此,百姓才能感受到大漢這個概念,並不是袞袞諸公所操持,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國家之發展,也離不開我們的鼎力相助,國家的繁榮昌盛,也有我們的一份功勞在其中。

隻有這樣,百姓才是真的變成大漢之百姓。

所以下江南,至少要等到朝廷平定河西並且進入遼東之後。到時候朝廷手握遼東的資源、河西的商路,自然就很好和江南士民們談條件、講發展。

至於什麼佛道之爭,在李藎忱看來,不過是整個大漢社會向前進過程中的一朵浪花罷了,甚至他們的爭執,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是水火不容的信仰之爭,可是對於李藎忱來說,這不過就是體現大漢兼收並蓄、包容萬民的寬闊胸襟罷了。

不足為慮。

隨著民生的穩定、經濟的進步,李藎忱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攔住宗教之發展的,很多人總歸還是期望能夠在心底找到點兒歸屬感,或者在自己無助的時候能夠有神靈的保佑。

但是到了那個時候,神佛,不過隻是一個思想的寄托罷了,沒有任何一個信徒會把供奉神靈當作自己生命中的全部——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極端的存在,畢竟天下那麼大,不出幾個腦子有問題的,也不太正常不是?

淪為一種精神寄托的神佛,顯然已經不足以和南北朝時期那樣,高僧大師出入門閥府邸,直接影響到當朝政局;也不足以占據最好的土地而不事生產,直接影響到朝廷的稅收和糧產;更不至於憑借著自己的影響,但凡朝廷有點兒壓迫,就振臂一呼、百姓贏糧影從,甚至就連“佛國”之類的都能整出來。

在內府和樂昌的眼中,佛道之爭似乎是不可調和,但是在李藎忱眼中,就這?

或許······這就是《眼界》吧。

樂昌當然不知道正在接見內府官員,挨個交談鼓勵的陛下,正在腦海中把自己狠狠的鄙夷了一番。

陛下的心情看上去不錯,和每個官吏都扯上幾句,先問姓甚名甚,然後再聊幾句工作。

內府雖然是直接受到陛下和後宮管轄的,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像今天這樣和陛下坐在一起暢聲交談的機會,甚至可以說在此之前,連想都不敢想。

畢竟在場的諸位,放在大朝會上,可都是沒資格抬頭看陛下的那種,隻能乖乖捧著笏板,站在角落裡,聽著大佬們侃侃而談,萌新瑟瑟發抖的那種。

現在他們才發現,原來高高在上的陛下這麼平易近人,原來陛下對自己的工作這麼了解和關心。

而樂昌看的也有些出神。

自家的夫君,不管是在“天上宮闕”中,還是在紅塵滾滾裡,都能如此遊刃有餘。

這,才是值得自己傾心並且為之付出一切的人。

“陛下,農部那邊有奏章過來。”尉遲貞湊到李藎忱耳邊,低聲說了一句。

李藎忱眼神一亮,心中了然。

主持農部工作的李淵一直都是悶聲不吭的主兒,再加上耕地之類的也沒有什麼好特殊彙報的,春耕秋種,按時組織、按時上報,走個流程就好了,這種事,本身也不會出什麼岔子,出了岔子就不是農部能夠承擔的小事了。

唯一能夠讓李淵專門稟報的,肯定是李藎忱當年交代的雜交水稻已經弄出來點兒眉目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