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著了魔(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4606 字 10個月前

這一次,沒有拒絕,也無法拒絕。

沈婺華任由他拉著,看著眼前這道身影。

仿佛自己已經著了魔。

就算是著了魔,又何妨?遇到他,本來就是這不幸而昏暗的一生中最大的幸運,最明亮的光。

至於到底是不是隻是搓搓背,她自己已經無從分辨,也懶得分辨。

——————————————-

吐穀渾,伏俟城。

當東方已經沉浸在黑暗之中,伏俟城實際上才隻是黃昏入夜時分。

“轟!”火炮的轟鳴聲已經從早晨持續到了現在。

天下雖已太平,但是依然有大漢軍隊可以縱橫之處。

河西平定後,漢軍在經過短暫的休整,便從張掖、武威、金城等地出動,穿過祁連山直接進攻吐穀渾圍繞青海建立的各處城塞。

所謂的城塞,實際上多半都是一些簡陋的村寨罷了。要不是在這荒原上,土要比樹木來的更多,有可能漢軍需要麵對的都不是土城,而是木頭搭建的村寨。

真正能夠給漢軍帶來挑戰的,也就是一個伏俟城。

主持吐穀渾這最後戰事的吐穀渾將領們都很清楚,所以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在青海外圍或者祁連山下和大漢糾纏。畢竟在那個位置上,大漢的補給線可以保持暢通,光是用火炮砸,就足夠砸的吐穀渾人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所以還不如主動放棄外圍的防線,堅壁清野,儘可能拉長漢軍的補給線呢。

借助高原特殊的地形地勢以及那似乎無處不在的“瘴氣”,吐穀渾人還有點兒信心。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周圍的地勢早就已經被前來伏俟城做生意的漢人商隊給摸排清楚,隊伍中不知道混著多少白袍,可不是吃乾飯的。這就是通商的代價。

至於那似乎是老天賜下來保佑他們的“瘴氣”,漢軍內部早就已經有過科普,不過是空氣稀薄罷了。所以大家隻要減少劇烈運動,嘗試多多依賴於火器、把敵人解決在肉搏戰之外,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就算是真的要打白刃戰也不怕,空氣稀薄的問題,困擾著漢軍,也在困擾著吐穀渾人,隻不過他們長年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適應性更好罷了,而這點兒適應性,是完全可以用戰鬥經驗還有兵刃以及人數等等來彌補的。

經過張掖城下的大潰敗,吐穀渾現在可動用的兵馬可不多。

而相比之下,漢軍旗下還有梁屈蔥所部這些原本從屬於慕容氏的部落,同樣生長在高原上的他們,可也很適應高原作戰。

此消彼長,吐穀渾人最後的優勢實際上也已經不突出。

關鍵在於,漢軍將士們現在心裡有數,而吐穀渾那邊渾然不覺。

當漢軍一路向前直撲到伏俟城下的時候,吐穀渾人甚至還有點兒想發笑,當真以為伏俟城和張掖一樣,是你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麼?我們現在堅壁清野、嚴陣以待,就算是消耗也能夠把你們消耗的七七八八。

在瘴氣的庇護下,冒險攻城和找死也沒有什麼區彆。

可是很快漢軍的舉動就讓這些吐穀渾人很無奈,一輪輪火炮轟擊,那炮彈就跟不要錢也似,也不知道他們怎麼運送來的這麼多物資。

實際上吐穀渾人不知道的是,此時大漢已經沿著湟水穀地開墾,同時積極聯係高原上的大小部落,有梁屈蔥背書,大漢還是收獲了不少信任的。

隨著商貿的展開,大漢自然而然掌握了從湟水、從祁連山等地直接通往伏俟城的道路,因此彆看隻是從張掖出發的這一支漢軍抵達了伏俟城下,但是實際上背後卻是多個後勤係統在連軸轉。

這也是李藎忱和太尉府很早之前就已經定下的計策。

為了確保能夠一戰拿下伏俟城、減少漢軍在野外拖延消耗的時間,必須要儘可能的保證漢軍的物資後勤補給。

用炮彈,用錢,砸塌伏俟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