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家能夠在此之前就親眼見到鐘離城已經發展成什麼樣子,恐怕絕對不會在陛下提出的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時,一個賽一個的表示反對。
陛下的想法,按照大家的想象,那自然並不貼切實際,因為大家認為社會並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百姓對於這些政策的接受能力有限。結果誰曾想到,實際上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百姓的思想變化都已經超乎大家的想象。
這對於很多官員來說,都是顛覆性的。
因此他們現在無比渴望著交流和······吐槽。
目送陛下離去之後,沈君高率先忍不住說道:“鐘離城有地利,得天獨厚,發展成今日之規模,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頓時都皺了皺眉,這話聽起來好像不太對啊。
大家都在感慨變化之大,結果沈老哥你怎麼在吐槽這都是應該的?
不等陳叔慎等人開口,沈君高話鋒一轉:“可是自從大漢開國以來,一條條道路建設,一條條運河開通,又有多少城池因為地利、因為貿易而發展成和此相差無幾的規模?諸位可清楚?”
百官齊齊搖頭。
“我們原本對於整個天下的認知已經改變。”沈君高緩緩說道,“而我們對於舊有九州城池的認知也應該有所改變了。做到了這一切的,實際上不是老天爺,而是我們所有的大漢百姓在陛下的帶領下齊心協力,這一點希望諸位心裡清楚。”
大家不由得一笑,我們就說嘛,沈君高怎麼可能真的和陛下唱反調,又是一次欲揚先抑。
情理之中。
不過沈君高所說的,還是讓群臣們都打起精神。
老天爺也或許真的在冥冥之中保佑著這傳承千百年的華夏,但是三百年亂世,老天爺真的時時刻刻都在讓華夏享受太平和發展麼?恰恰相反,災難從未少過。這些災難給了華夏後人以警惕,但是也說明天道昭昭,不會因為你是什麼民族、有什麼出身和曆史就會有所偏頗。
天道給予萬族的機會都是平等的,華夏隻不過是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罷了,一個也是從炎黃二帝開始,無數的前輩們披荊斬棘、東征西討換來的好基礎。
假如不好好珍惜的話,那麼其餘民族也有可能抓住這個機會,趁虛而入。司馬一朝的滅亡以及五胡亂華的這三百年,已經足夠給所有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在此之前,從春秋到秦漢,外族,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存在,漢代一開始因為秦末的多年戰亂而導致國力空虛,一時間在邊境上隻能和匈奴人僵持甚至主動退讓,這是必然的。但是匈奴人再怎麼強大,也沒有看到他們一路殺入中原和江淮等腹地。
經過兩代的緩和,漢武帝時期,匈奴不還是被漢軍給吊著打?
所以華夏民族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種天之驕子、得天獨厚的自信。然而經過五胡亂華和南北朝這三百年,大家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優勢,並不是老天爺的眷顧,而是列祖列宗們的之前打下的基礎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