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權傾南北最新章節!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壁壘在,北朝曆代就算是能夠飲馬大江,也往往不會選擇在建康府正麵突破。
瓜洲渡、采石磯,都比這來的香。
石頭城的重要性,建康府中的統治者們就算是再昏庸,心裡也有數。所以石頭城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獨立的壁壘,佇立在城的東北側,負責屏障大江。
也因此,建康府的城池建設並沒有向石頭城的方向發展,一來這樣自然不是溝通江南的最好選擇,二來自然也是為了保證石頭城作為軍事堡壘的獨立性。
而今的石頭城,自然已經不再具備這樣的軍事用途。
而今的建康府,當然也已經不是那個三百年來亂糟糟的、一直作為南朝曆代暫時落腳之處的建康府。
江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顯然讓建康府在整個江南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南方而來的貨物彙聚於此,如河流一樣。
所以建康府的城市規模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大,向南越過秦淮、向北抵達石頭城,向東越過紫金山,假如此時能夠從天上看去,建康府就像是一隻巨大的烏龜,腳踏江南、飲水大江!
當然了,這個體量的城池,說是烏龜可能過於貶義了,應該用玄武來形容更加貼切!
石頭城下,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層林掩映。
亭台館閣,從城牆底下一直延伸過來,這是建康府的富人區。
建康府最先經營的商貿區是秦淮兩岸,商鋪酒樓、青樓楚館,鱗次櫛比。而之後運河開通,建康府作為南北溝通樞紐的身份雖然被廣陵和京口所取代,但是從南方來的貨物依舊會在此地彙聚,以起到倉儲和分裝的作用。與此同時,還有從巴蜀、荊州、湘州等地順流而下,抵達的貨船,也都會停泊在秦淮兩岸。
秦淮為大江之支流,水流平緩,河道也不算寬闊,自然是商船裝卸貨物的最佳選擇。
目前按照建康府衙對秦淮的規劃,下遊入江的地方周圍是大量的集市、貨棧和裝卸碼頭,而上遊則是整個建康府最紙醉金迷所在。
下遊的號子聲、上遊的歌舞聲,環繞著秦淮河,從不消散。
也因此,秦淮河周圍顯得過於熱鬨,建康府中的富貴人家,隻能選擇把自己的府邸向著和秦淮相反的方向布置,石頭城自然就受到了青睞。
除了秦淮本身噪聲汙染這個原因,還因為秦淮這個地方,實際上已經很靠近南朝權貴之所在——烏衣巷。
今日的烏衣巷中居住的,都還是徐氏、沈氏等從龍有功的家族。
而現在崛起的這些新貴們,都是依靠商貿、工業等等發家的,自然和這些老牌家族們尿不到一壺去,大家既然互相嫌棄,那還是離的遠一點兒比較好。
對於現在建康府出現的新貴和舊貴族之間的碰撞,李藎忱很清楚,但是他才不管呢。
他本來需要的就是這些實權派係之間的一個平衡。
隻要兩邊不撕破麵皮,那和李藎忱就沒有什麼關係。
石頭城此地同樣有多處碼頭和港汊,直通大江,但是水流湍急,碼頭規模也不大,所以往來商船並不是非常多,甚至逐漸變成了私家船隻的停泊之處。
陛下龍舟,便是停泊在此處碼頭。
這也表示了李藎忱對新貴們的些許支持,不管怎麼說,這些依托工商業崛起的新貴族們,在對上根深蒂固的老貴族們,還是處於劣勢的。陛下得平衡一下。
不然的話或許應該前去靠近秦淮河的碼頭,更能一眼看到建康之繁華。
當然了,秦淮河兩岸,人口太多,陛下龍舟靠岸,恐怕要引得全城圍觀,到時候難免過於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