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藎忱大力發展商貿,本來就是兵行險招。
若是商貿發展的好,大家都頗得要領,那麼一張貿易網絡、一張資源網絡,自然而然的就把整個大漢籠罩在其中,任何地方都不可能離開另外的地方而存在。
但是發展的不好,就有可能變成南方可以丟下北方這個包袱而過的更好,北方也不願意南方總是趴在自己的身上吸血。如此,商貿進行下去,隻會讓南北方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甚至最後鬨出再一次的分裂。
富裕的地區不想帶著貧窮的地區一起玩,這在曆史上東西各國之間都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李藎忱不能把自己後世對華夏的認知和了解原封不動的套在這個時代的華夏身上。
畢竟三百年的亂世,對於這個民族來說,也的確是難以抹去的傷痕,大家也不過剛剛從長久的分裂和仇恨之中走出來罷了。
“除此之外,有一言還請陛下自行判斷。”楊堅又緩緩說道,“北方已經有很多人丁順著運河南下前來江南安身立命,現在的江南能不能容納得下這麼多人,而這麼多人的到來,對於北方來說是好事麼?臣下隻是通過報紙看到此事,故有此一問。”
江南的虹吸效應,已經很明顯了啊。
李藎忱心中感慨一聲,他當然知道這個隱患,但是沒有想到楊堅竟然通過報紙上的隻言片語都感受到了。
江南的繁榮,吸引著四麵八方的來客。
這些來客多半都選擇留在江南尋找安身立命的機會,這自然就導致北方、巴蜀等地本來就不富足的勞動力越來越少。
江南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不斷地吸納著四方的人力物力。
但是李藎忱自己清楚,江南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無底洞。
江南的土地終究是有限的,江南的工坊也終究不可能漫山遍野。
當人都彙聚在這裡的時候,就會有各種社會隱患發生,對於朝廷維持秩序也是很大的壓力。至少現在的大漢,應該還沒有做好迎接一個龐大城市群出現的準備。
管理一座大城,倒並不是什麼難事。
華夏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一座龐大的城池,西漢之長安,東漢之洛陽,應該都算。隻要規劃的好、又有嚴格的製度規定,城池就是可以穩定運轉的。
但是城市群不一樣。
一座又一座的城市之間,需要大量的道路勾連,需要大量的工坊和居住區填滿道路之間的空白,以讓這些城市之間的聯係越來越緊密。
現在大漢的財力和物力,足以支撐在江南打造出來這樣的一個城市群,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以後天下的財富都將彙聚於此,朝廷的賦稅也將完全仰仗於此。
明朝的皇帝可以這麼乾,清朝的皇帝也能這麼乾。
但是現在的李藎忱,必須要阻止這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