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已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彆人的看法。
----------------《活著》,餘華,1992”
…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3月20日,李立文按照約定,回到學校參加了月考。考試結束後,李立文被叫到袁婭麗的辦公室。
“袁老師,你找我?”
“立文,你先坐。”袁婭麗麵色凝重地看著李立文:“你還記得那個狄揚嗎?”
李立文看著袁婭麗的表情,心裡咯噔一聲,抿了抿嘴後說道:“記得。年前我們在扣扣上還有聯係。”
“他死了。”
死……死了?
李立文的心臟突然抽了一下,他扶著桌子,死死的盯著袁婭麗,聲音沙啞的問到:“袁……袁老師,你說什麼?誰死了?”
“昨天,張老師與我取得聯係,她告訴我狄揚在3月10日不幸在學校跳樓自殺了。”
狄揚……死了?
李立文掏出手機,找到狄揚的扣扣號,頭像是黑色的,上次的聊天還是在年前。
令讓他感到諷刺的是。
他的最後一條消息是:“加油,兄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李立文痛苦的閉上了雙眼。
一條生命就這樣……
明明年前還在聊天。
明明他和我說他很累。
我明明已經感覺到了。
“立文,立文!”
李立文睜開眼,發現袁婭麗正在擔憂的看著她。
“張老師和我說,狄揚給你留了一份禮物,她給你寄過來了。”
說完,袁亞麗拿出一個包裹遞給了李立文。
李立文拆開後,發現是一本書和一封信。
書名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李立文輕輕地拆開信。
“文子。
當你展開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請不要為我過分悲傷,因為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情,對我而言,或許是一種解脫,一種從無儘痛苦中抽身的自由。
我們在這世間,如同匆匆過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的離去,隻是我人生旅程的終點,而你的道路仍將繼續,前方仍有無數風景等待你去發現。
其實,我並不想死。
但是,活著真的好累……
我也曾擁有過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那些日子裡的歡笑和純真,如今已成為我記憶中最珍貴的片段。但不知何時起,一切美好都漸行漸漸遠,取而代之的是無儘的痛苦和掙紮。
可能,如果,我從來沒有擁有過,反而不會這麼痛苦。
但命運弄人,我終究還是經曆了這一切。
從那天起,我就像是一個被人遺棄的麻煩,無人願意接近,無人願意理解。這種感覺讓我備受煎熬,讓我覺得自已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我不想再成為彆人的負擔!
不想再讓張老師因為我的事情而憔悴不堪。我也不想再看到我的父母因為我而無休止地爭吵。
最後,謝謝你,文子。謝謝你陪我走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陪伴了我很長很長時間,要不是它,我不可能堅持這麼長時間。
我現在將他送給你,希望你的未來不要像我一樣。
可能是你的朋友
狄揚
2011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