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間失格》發售(2 / 2)

小張悄悄地問餘茂林:“應該不是恐怖小說吧。要是恐怖小說我可不敢看。”

餘茂林搖搖頭說:“應該不會,木子都說了是用來紀念他的朋友的。哪有寫恐怖小說紀念地。你放心吧,親愛的,可能也就封頁可怕,裡麵的內容應該會比較感人。”

小張點點頭,然後兩人找了個安靜的地方,輕輕地翻開了序言。

“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隻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

許多剛買到書的人,便迫不及待的打開閱讀,卻很快被書中的幾句話徹底的擊垮。

他們沒想到,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會將現實血淋淋的撥開。

這是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

這本書仿佛是一把劍,刺進了所有人的心裡。

他們目睹了葉藏那充滿痛苦的一生。

仿佛他自出生那天起,便看透了這個世界的真實麵目,看穿了人們華麗外表下掩藏的虛偽心靈。

或許是因為他太過聰慧,對這個世界有著過於透徹的理解,然而這種明白卻讓他心生恐懼,以至於他活得如此不真實。

許多人又翻回到序言,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與世界相處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那種無法擺脫的神經質般的虛無感,足以將任何人推向絕境。”

……

“嘶,怎麼突然感覺這麼冷啊。”書店老板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已的後腦勺,疑惑地嘀咕道:“怎麼突然起這麼多雞皮疙瘩。”

售貨員小陳也皺著眉頭回應:“不知道啊,我也感覺好冷。”

就在這時,一陣微弱的抽噎聲傳入了老板的耳朵,他不由得將目光轉向了讀書區。隻見一幫人低垂著頭,有幾個人的身子在不住地顫抖,而還有幾個竟然在默默地哭泣。

“這……是咋了?”

……

《人間失格》,以一種最極端的方式將人們內心的陰暗與絕望歇斯底裡地怒吼了出來。

自從四月十日發售以來,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同時也在青少年群體處引發對“喪文化”的追捧。

一個微博博主的一句“人間不值得”後,也是徹底引爆了喪文化。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累。”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些人就是羅馬。”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牛馬。”

《申城日報》發表文章:《人間失格》——你是要鼓起勇氣奮力反抗,還是選擇放棄抵抗,乖乖認命?

“木子的新作《人間失格》讓人陷入一片絕望的深淵,就像青春期迷失在茫茫人海,又像是在無邊無際的海洋中孤獨地漂泊。

《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在木子的筆下被細致入微地剖析,仿佛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入咽喉,緩緩割裂肌膚,向讀者展現出他內心深處的無助、無賴、可憐、可恨、懦弱、自嘲、自責以及社交恐懼等多重性格特征。

從根本上沒有達到讀者所期待的樣子,反而會因他關鍵時的逃避,明明有著穩定日子時的退卻而指責。

《人間失格》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陰暗的一麵,讓我們在放縱自我的同時,內心卻渴望得到救贖。

然而,我們常常無力控製自已,最終迷失了本心,使得這一生變得毫無意義。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一個人的內心若是沒有裂縫,陽光又怎能穿透而入,帶來溫暖和希望呢?

人間百態,抵達不到的深淵便是人性與不斷發酵的欲望,既然這世界不可能成為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模樣,何不嘗試求同存異,再給世界,也給自已一個重新審視和接納的機會呢?

願我們生而為人,人間有格。”

《魯城日報》緊隨其後發表報道:幸福感,不過就是一種感覺,願你也有。

“對於幸福感,可能很多人會抱著疑問,覺得每天工作生活,日複一日的勞作休息,也從沒看見過幸福感。

《人間失格》裡有這麼一段話:“所謂的幸福感,就像沉於悲傷的河底、閃著幽微的光的砂金一樣吧,當悲傷到了極點,就會生起一種仿佛黑暗中現出微光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幸福感。”

幸福感正如沉於河底的砂金,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的淘金者,隻有看見人生這條閃著波光的河流,然後撥開重重阻礙,才能找到屬於自已的幸福感。

世界很好,它並沒有一開始就否定了我們的目標,它給了我們機會,作為人生的淘金者,我們要做的,是挖掘出關於幸福的無限可能。

《人間失格》描繪出很多人都不曾看過的人生,我們可能不必經曆這些痛苦,但也必須要知道,要明白這條路該如何走。

而讀一讀《人間失格》,就是救贖之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