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活著》不僅僅是活著(1 / 2)

“對於大家最近的討論中,經常提到一個說法,叫做‘堆砌苦難’。確實,福貴家族幾世浮沉,充滿了戲劇與巧合,整部作品透露出一種荒誕而無力之感。

但是在《活著》這部作品中,木子所表現得絕非簡單的強行賣慘。福貴所經曆的每一層磨難,都有可能是現實中我們每一個人所遭遇的不幸。

人生多舛,世事無常。

苦難的降臨絕對不會給人們喘息的機會,而福貴的人生正是這真實苦難與戲劇性敘述交織而成的生動寫照。

苦,即為生活之本質。

但是,福貴並不是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麻木,而是樂觀的去對待所有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他並沒有發出撕心裂肺的喊叫,沒有哭天喊地的抱怨,而是默默地,用自已的意誌,去同命運做抗爭。

這就是——活著!

很多人說福貴一家是愚昧的,是無知的。這些被時代所桎梏的愚昧,特殊時代中普通人身上的共性,被木子赤裸裸的展現在了麵前,這也是木子飽受抨擊的一點,他並沒有在作品中抨擊這些愚昧和無知。

對於這個說法,我一開始是讚同的。

直到我第五次翻開這本書,我才明白。

木子沒有抨擊,但是也沒有稱讚。他隻是作為一名作者,將一個生活在苦難中人一生,緩緩地道出。

這其中的是非,自有讀者去判斷。

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活著》,有人會為福貴感動,自然也有人會認為是堆砌苦難。

但是也正如木子在簽售會上所說的那樣,苦難從來都不應該被讚揚。

而我們麵對苦難時,是卑微的低頭妥協,還是選擇悲壯的活著,就看我們讀者自已的選擇了。

畢竟,福貴,已經交出了他的答卷。

王鬆章

2012年8月12日。”

……

2012年8月15日,《人民日報》公布了近百本,自新華國成立以來,最經典的書目,《活著》赫然在列。

8月16日,清華大學,北平大學,複旦大學等10所高校聯袂推薦,大學生50本必讀書目,《活著》入選。

8月21日,《人民文娛》發表了數十篇關於《活著》的名家解析。

8月22日,《活著》入選“國家經典藏書計劃”。

8月23日,《活著》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11)》

8月25日,備受尊崇的華國現代小說家、作家、學者,同時身為華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且享有“人民藝術家”美譽的王老,在報紙上公開發聲,向作家木子表達了他願以50萬元之價收購《活著》手稿的意願。

此消息一經披露,即刻在文壇和社會上激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熱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