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老的建築、悠揚的鐘聲、甚至是街頭藝人的歌聲,都變成了他心中最美的旋律。
“裝飾著歌德式教堂,誰誰誰彈一段”
“一段流浪憂傷,順著琴聲方向看見”
“薔薇依附十八世紀的油畫上”
李立文睜開眼,一眼就看到遠處的聖尼古拉大教堂,整個歐洲最漂亮的巴洛克建築之一,巨大的穹頂和高聳的鐘樓使得教堂非常醒目。
據說這座教堂曾是莫紮特練琴的地方。
夜晚,逛了一天後的李立文回到酒店,整理了一天的收獲,然後將其發到了自已的微博上麵:
“你好,布拉格。你好,卡夫卡。”
“【圖1】”“【圖2】”“【圖3】”
“【圖4】”“【圖5】”“【圖6】”
“【圖7】”“【圖8】”“【圖9】”
微博剛發出去幾秒,就是了十幾條評論。
“咦,文哥這是去了布拉格?”
“算算時間,是不是去布拉格領獎啊。”
“啊啊啊啊啊!我現在就在布拉格,文哥,求偶遇!”
“領了獎後能讓兄弟摸摸你的獎杯麼?”
李立文一臉嫌棄的看著手機,這都是什麼人啊。
和網友進行了簡單的互動後,李立文放下手機,安靜的進入了夢鄉。
……
10月22日
這一天,陽光灑滿布拉格老城,為其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色。
李立文和他的團隊前往布拉格老城的市政廳,準備在那裡接受由捷克參議院議長和布拉格市長頒發的10000美元的獎金,以及一座以布拉格當地的紀念雕像為範本所製作的卡夫卡小型銅像。
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來到了那座曆史悠久的市鎮廳前,市鎮廳的古老建築在陽光下顯得更加莊重而威嚴。
當李立文一行人走進市政廳的大廳時,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捷克參議院議長和布拉格市長早已等候在那裡,他們微笑著向李立文走來,熱情地握住了他的手。
“李立文先生,恭喜您。”參議院議長由衷地說道,“我至今仍難以置信,能創作出《活著》這樣震撼人心的作品的,竟是一位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作家!”
李立文以謙遜的微笑回應這份讚譽:“謝謝議長,並不是我的小說寫的有多好,而是我們國家的那段曆史是值得讓人銘記的。”
接過10000美元的獎金和精美的卡夫卡小型銅像,李立文發表了獲獎感言。
他感謝了捷克參議院、布拉格市政府以及所有支持他的人,表示這個獎項將激勵他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在感言中,李立文還提到了弗蘭茲·卡夫卡,他表示正是卡夫卡這位偉大的捷克作家,給予了他無儘的啟示和靈感。卡夫卡的作品充滿了對人性、社會和命運的深刻思考,這些思考也深深地影響了李立文的創作。
隨後,李立文和他的團隊與捷克參議院議長、布拉格市長以及在場的其他嘉賓進行了愉快的交流。他們分享了各自的創作經驗和心得,互相學習和借鑒。
最後,李立文和他的團隊在市政廳前合影留念,留下了這難忘的一刻。
……
華國六十載的滄桑巨變,仿佛都凝聚在福貴及其家族的坎坷曆程中。連串的苦難或許令人心生惻隱,但李立文用真摯細膩的筆觸,將福貴刻畫成了一位堅韌不拔的英雄。這部沉甸甸的小說在結尾處,凸顯了福貴身上那份永不磨滅的求生意誌,成為了他最寶貴的財富。
熱烈祝賀華國青年作家李立文先生,他憑借卓越的文學造詣和深邃的思考,榮獲了2012年度卡夫卡文學獎。這一榮譽的獲得,不僅是對他個人才華的極高認可,更是對華國文學界的巨大貢獻。
——美國《時代》周刊2012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