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文家中
曹建林一臉複雜的看著李立文。
“不是,老曹,你彆這樣看著我。”李立文被老曹看的渾身難受,在沙發上扭來扭去。
“不是,立文,我真想把你的頭扒開看看,裡麵都是啥東西。”曹建林拍了拍《堂吉訶德》:“你是怎麼寫的?”
“就是……就是,用手寫的啊……”
曹建林看向李立文的眼神裡,沒有光了:“我算是服了,這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你知道我從這本書裡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我自已……”
李立文沒有說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後說道:“這本書,就是寫給曾經的我們的。”
曹建林神情複雜的用手摸了摸《堂吉訶德》的封麵,沉默了一會後,低聲說道:“這是我看過的,最浪漫的一本書了。浪漫的,讓人脊背發涼。”
“立文,你現在寫悲劇的手法,是越來越高明了。”
“唔……你這話,說的有點早了。”
曹建林:?
“什麼意思?”
……
還是北平
華國現代小說家、作家、學者,華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人民藝術家”王老家中。
王老對著自已的兩個兒子問道:“說說吧,從這本書裡,你們兩個都看到了什麼。”
老大王延峰和老二王延波對視一眼,王延波嘿嘿的笑了笑:“爸,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我就是一個商人,沒有您和大哥那麼高的文學造詣。我就不說了吧……”
王老冷冷的瞥了自已二兒子一眼,冷哼一聲:“不學無術!老大,你來說。”
王延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仔細想了一下後說道:“這本書看似是喜劇,充滿著各種荒誕的故事,但在喜劇外殼的包裹下,是濃濃的悲劇。”
“我從堂吉訶德身上,看到了孔乙已和阿Q的樣子。因為我感覺他們都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都置身於一種文明的末日圖景之中。”
“這個時代,是貴族精神的逐漸消逝與平民意識的悄然崛起的交彙點,亦是一個古老而輝煌的文明步入黃昏的縮影。”
“舊有的價值體係、倫理觀念及審美標準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正逐漸被新興思潮與倫理觀念所逐步取代。”
“無論是堂吉訶德,還是孔乙已或者阿Q,他們無疑是新舊文明交替之際的見證者與承受者。舊的信仰與價值體係已然崩塌,新的標準與秩序卻遲遲未能確立,這導致了一個精神上的真空期。普通民眾,在這一時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空虛、行動遲緩與審美麻木。”
“而堂吉訶德所生活的社會,正是這一時代特征的生動寫照。他的行為雖顯荒誕,卻也是對傳統價值的一種堅守與反抗,是對新秩序的一種渴望與探索。”
“從表麵上看,作者似乎意在嘲諷那位深陷沒落文明泥沼、無法自拔的堂吉訶德。然而,深入挖掘其內涵,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對堂吉訶德嗤之以鼻的人們,實則更為可悲。”
“因為麵對這個已徹底扭曲的世界,真正病態的並非堂吉訶德本人,而是這個社會本身。這個社會要做的,是消除堂吉訶德這一異類,迫使他屈服於這扭曲的常態。但是正是這樣的行為,讓社會的病態更加昭然若揭。”
“最終,堂吉訶德身上那份貴族般的堅韌,隨著他肉體的消逝而湮滅,他心靈深處那份貴族式的勇敢、進取、自尊乃至自戀,也伴隨著他“浪子回頭”般對騎士小說的摒棄而徹底終結。”
“這是一場從肉體至精神的全麵潰敗,堂吉訶德的誕生,是古典精神的一次雖不完美卻震撼人心的餘暉閃現,而他的逝去,則寓言般地宣告了騎士時代的終結。一種富有美學價值的文化,在一片平庸者的喧囂中轟然崩塌。”
王延峰說完了,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老二王延波則定定的看著自已的大哥,臥槽,咱倆看的是一本書麼……這不就是一個老頭到處遊曆,然後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麼……
王老聽完後沉思了許久,然後緩緩地搖了搖頭:“老大,這本書,可以開一個課題好好研究了。”
王延峰慢慢的點了點頭說道:“我會的,爸。”
“嗯”王老點點頭,然後看向不爭氣的二兒子:“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