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邊城》(二合一)(1 / 2)

今天,已經是李立文在茶峒鎮待的第十五天了。

在這十五天裡,他早已經習慣了茶峒鎮的寧靜和緩慢的生活節奏。每天早晨,他都會來到白河邊,坐在那艘破舊的船上,望著這座小城發呆。

他喜歡這裡的清晨,因為那時的白河特彆寧靜,隻有偶爾幾聲鳥鳴和遠處傳來的船夫的號子聲打破這份寧靜。

坐在白河的船上,李立文跟隨著水麵的波紋,搖啊搖。慢慢的,在微風中,他想到了書中的翠翠和儺送。

如果說這世上最令人哀傷的愛情故事是怎樣的,我想,那一定是那段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懵懂之情。

李立文回過頭,對著撐船的老師傅問到:“師傅,你相信愛情嗎?”

師傅:?

李立文笑了笑,換個問題問道:“師傅,您乾這個乾了多少年了?”

“謔,那可有些年頭了……讓我想想。”老師傅沉思片刻後回答:“我從二十歲開始就跟隨父親跑船,現在我六十六歲了……算起來,已經四十六年了。”

“哇,這麼長時間啊。您都六十六歲了,還在撐船。”

“不撐船還能怎麼辦?”老師傅笑著回答:“家裡還有兩個孫子上學需要錢呢。”

“他們的父母呢?”

“在外麵打工呢。”

李立文點了點頭,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河麵,問道:“我發現現在撐船的師傅們年紀都挺大的,現在還有年輕人願意做這個嗎?”

老師傅擺了擺手:“現在哪還有年輕人願意做這個,又辛苦,收入又低。再說,就算他們想做,家裡的長輩也不會同意。”

“也是。”

“不過,小哥你是做什麼的?我看你已經來了好幾天,每天就是坐著船四處遊覽。”

李立文回答道:“我?我是一名大學生,來這裡旅遊的。”

老師傅問道:“那你覺得我們這個地方怎麼樣?”

“茶峒是個好地方。”李立文站起身,環顧四周,回答道:“這裡山美水美,人也美。”

“哈哈哈哈。我們這地方確實很不錯,就是名氣太小,遊客不多。”

“放心好了,師傅。”李立文沉默片刻,回應道:“這麼好的地方,會有人來的……一定會的。”

他相信,茶峒鎮的美麗和寧靜不會被埋沒,總有一天,將會有更多的人發現這裡的魅力。

老師傅聽了李立文的話,笑了笑“那就借您吉言了,小哥。”

臨下船時,老師傅衝著李立文說道:“小哥,晚上有空沒?去我家裡喝兩杯不?我家有自已釀的米酒,來嘗嘗?”

“哦?”

聽到自家釀的酒,李立文來了興趣。

“不會耽誤您休息吧。”

“怎麼會呢。家裡就我和我婆娘在家,兩個孫子都住校,清閒得很。”

“那行。”李立文笑道:“那我一會兒就過去跟您喝兩杯,您也和我講一下咱茶峒鎮的曆史。”

“哈哈哈哈,行。”

……

晚上,按照約定的時間,他來到了老師傅的家中。

老師傅的家是一棟傳統的木結構房子,門前種著幾棵果樹,屋簷下掛著一串串曬乾的辣椒和玉米。屋內布置簡單而溫馨,牆上掛著一些老照片和手工編織的掛飾。

老師傅的愛人熱情地迎接了李立文,她是一個慈祥的老人,臉上總是掛著和藹的笑容。她從廚房裡端出了幾盤家常小菜,有炒臘肉、酸菜魚和自家醃製的泡菜。李立文被這些地道的家鄉味深深吸引,在嘗了幾口後,忍不住誇讚起來。

老師傅拿出自已釀的米酒,給李立文倒了一杯。酒香撲鼻,入口微甜,後勁十足。李立文一邊品嘗著美酒,一邊聽著老師傅講述茶峒鎮的曆史。

老師傅的故事從他年輕時開始,那時茶峒鎮還很熱鬨,河上船隻往來頻繁,他和父親一起撐船,運送貨物和旅客。隨著時光流逝,鎮上的年輕人逐漸外出工作,留下的多是像他這樣的老人。

酒過三巡後,李立文回到酒店,拿著筆想了一會兒,開始撰寫《邊城》。

《邊城》實在是太美了。

她的美,宛若一幅淡雅的山水墨畫,裡麵的景色衝淡悠遠,留白之處,全是人們的人情味兒。

“靜謐的水麵即使深不見底,依然清澈見底,河中的遊魚清晰可數。”

有人乘坐渡船,給老船夫幾個銅板。老船夫卻停下船,追上去歸還銅板,並附上一大束煙草作為回禮。他去買肉時,若屠夫不收錢,他寧願不買。若屠夫多割了些肉給他,他則會大聲抗議,堅決不要多餘的部分。

他們似乎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完全滿足,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收獲,卻從不覬覦不屬於自已的東西。

現代人努力遵循道德禮法,而他們,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這種品質。儘管他們偶爾也會有些小聰明和小手段,但他們的行為看起來卻如此爽朗、純淨。

《邊城》的美,不僅在於那個溫婉的小城,還在於那段朦朧而無結局的感情。

當李立文走在翠翠曾經走過的青石板上,無論看到什麼,都會讓他想起翠翠;當他坐著船在河上漂流時,他能感覺到,在某條江的江邊,與他共享同一片藍天、呼吸著同樣空氣的翠翠,依舊在那裡,靜候著愛人的歸來。

當人們習慣了轟轟烈烈的誓言,至死不渝的相隨,還有跌宕起伏的經曆,在看到《邊城》中的翠翠時,一瞬間,就會被那個女子所打動。

翠翠是渡船上的精靈,心靈純淨無瑕。同時,她也是一個情竇初開、渴望愛情的少女。她的純潔、天真、善良、淳樸、聰慧、溫婉、靦腆、多情和伶俐乖巧,使她成為世間美好女子的化身。

麵對爺爺去世,愛人遠走他鄉的痛苦,翠翠沒有倒下。她拒絕了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堅守著爺爺留下的擺渡崗位,苦戀著並等待著儺送的歸來。

拒絕船總的好意,是她維護個人尊嚴和對傳統婚姻觀念的抗爭;準備接受種種磨難,等待儺送歸來,則是她勇敢麵對不幸命運的挑戰,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在愛情的挫折中,翠翠展現了湘西女子的剛強之美。

在書中的最後,《邊城》這樣描寫到:

“……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他回來了嗎?

李立文不知道。

故事的結尾是悲傷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