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眼中的‘邊城’(2 / 2)

那晚,剛處理完手上工作的我正準備休息,突然就接到了立文的電話,電話裡,他異常的興奮,他說,他找到了,他找到了。

我問他,你找到了什麼。

他說,他找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然後,他接著說,老曹,我還要在這裡待一段時間。

我問他要待多久,他說他也不知道,隻是告訴我,等該回來的時候,他自然就會回來。說完,他就掛斷了電話。

他到底找到了什麼?他現在在哪裡?他要什麼時候回來?

這些問題如同夜色中的幽靈,不斷在我腦海中盤旋,讓我無法安心入睡。

直到一個月後,我終於見到了風塵仆仆的立文。

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那寫滿字的草稿紙——《邊城》。

我不知該怎麼形容第一次看到《邊城》時的心情,那是一種悲涼、淒美而又美好的感覺。

看完書後,我的眼前突然出現了一艘烏篷船,在水麵上輕輕搖曳,兩岸的燈火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隨著船槳的劃動,緩緩蕩漾開來。橋上,幾位年輕的女子撐著油紙傘,緩緩走過。

李立文的文字,就如那水麵上的船隻,搖搖晃晃的闖進了我的心裡。

他的文字是那麼美,每個段落、每句話、每個字都讓人心生歡喜,就如同那夜的月光,清澈而明亮。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清冷的月華灑在身上,讓人心生寧靜。

立文的《邊城》將我帶到了一百年前,那座小小的邊城裡。

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一條渡船,一群淳樸,善良,熱情,簡單的人們,構成近兩百年以來,最美的城市——邊城。

如果可以選擇,我願意在那裡走完我人生的最後一段。

在當今時代,眾多作品致力於探討人性的複雜性,然而本書卻獨辟蹊徑,講述人性的純粹與簡單,引領我們回歸到那個最初的、未被汙染的簡單世界。

即便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真正抵達那個理想之地,我們仍應不懈追求,無限接近。因為在那個方向,有一束光芒在指引著我們,宛如黑暗海岸線上矗立的燈塔,又似遙遠海麵上星星點點的篝火,吸引著我們內心深處渴望靠近的衝動。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在書的最後,立文留下了一個這樣的結局,我不知道那個人回來沒有,但是我知道,隻要翠翠還相信他會回來,那他,就一定還會回來。

看完書後,我又回到了一百年以後的今天,我將書合上,小心翼翼的放進書架裡,站著窗邊,望向窗外的細雨。

但願再下一個一百年後的人們,看今天的我們,也能有一種心神向往的感覺。

——《我眼中的‘邊城’(節選)》,曹建林,寫自2017年8月10日,下午三點二十六分。

——《新*社》報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