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朝聖者(1 / 2)

2月21日,山鷹社的會議室內,參與此次攀登珠峰的15個人全部到齊了。

在這十五個人裡麵,北大學生、北大山鷹社社員7人,教師兩人,校友六人,登山的總指揮是北大中文係1976級的校友陶致遠。

在看到李立文後,陶致遠熱情的伸出右手,和李立文握了握:“早就想認識你了,結果你前幾次集訓都不在。我還以為這次登頂你不打算參加了。”

“陶學長,您好。”李立文笑著回應道:“前幾次集訓的時間非常不湊巧,當時我正在準備新書的事情,所以給耽誤了。不過您放心,我為了這次登頂已經準備五年了,而且訓練我也一直沒有落下。”

“那就好。”陶致遠笑著點了點頭:“立文,我可是你的忠實書迷,一會兒開完會,給我簽完名合完影再走。”

“好嘞,陶學長。”

兩人寒暄了一會兒,陶致遠看了眼時間,已經上午十點了。

“咳咳。”

陶致遠重重的咳了兩聲,見到會議室內安靜下來後,笑著說道:“時間差不多了,我們來簡單的開個會。”

“首先,”

“首先,我要感謝大家能夠抽出寶貴的時間,共同為我們的珠峰登頂之旅做最後的準備。我們都知道,這次登頂,不僅是對我們個人極限的挑戰,更是對我們北大的挑戰!”

“自1989年4月1日,北平大學登山協會成立以來,登頂珠峰,一直都是我們北大登山人最向往的一件事。”

“在經曆了三十年的風風雨雨,在一次次艱難跋涉之中,我們始終踐行著我們山鷹社的社訓,力圖突破自我的極限,叩問生命本身的高度。”

“同學們,同胞們,戰友們,此次登頂,我們不僅僅是為自已而攀登,更是為了北大的榮譽,為了那些曾經在這條路上倒下、卻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的前輩們。”

“我們要永遠牢記我們山鷹人的使命。”

“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誌而淩雲,習鷹之性以涉險,融鷹之神在山巔。”

陶致遠的聲音剛落,會議室內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隨後,此次登山的副總指揮孫軍站起來補充道:“接下來,我要強調一下安全問題。珠峰,是世界之巔,同時也是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方之一。我們需要嚴格遵守安全規範,無論是裝備檢查、體能訓練,還是氣象監測,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我們要做到萬無一失,確保每個人都能平安歸來。”

“在裝備方麵,請大家再次確認自已的裝備是否齊全、完好。特彆是保暖衣物、氧氣瓶、冰爪等關鍵裝備,必須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正常使用。”

“在體能方麵,雖然我們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訓練,但珠峰的高海拔、低氧環境仍然對我們的身體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請大家務必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安排訓練強度,避免過度疲勞。”

“在氣象方麵,我們會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調整攀登計劃。請大家務必聽從指揮,不要擅自行動。”

“此外,我還要提醒大家注意團隊協作。在攀登過程中,我們要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共同麵對困難和挑戰。隻有團結一心,我們才能成功登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