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如同金色的綢緞,輕輕鋪滿了整個天空,將大地擁抱在一片絢爛之中。空氣中彌漫著花草的清新與果實成熟的香甜,仿佛連呼吸都變得格外甜美。
此時,李立文正拿著筆,端坐在書桌前,回顧著係統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
而這本書,也是他在接到給七十周年獻禮這個任務後,第一時間想到的。
“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
“鋼鐵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時間和努力的磨礪。就如同人生的輝煌,需要經曆無數的挫折與磨難。”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隻有一次。……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已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書中的話就像一個個重錘,不斷地擊打在李立文的身上,帶給他從身體上到心靈上巨大的震撼。
凡是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更加強大!
在他看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盞明燈,照亮著每一個在逆境中掙紮前行的靈魂。它激勵著人們,無論麵對何種艱難困苦,都要堅持信念,勇往直前,將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洪流緊密相連,共同書寫人類解放的壯麗篇章。
保爾·柯察金,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他生於充滿血腥味的沙皇統治之中,成長於掀起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布爾什維克黨的紅旗下,他從一名青澀懵懂的少年,逐漸成長為擁有崇高理想、卓越品質、無私奉獻精神的革命戰士。
他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追求理想的一生。在革命的征途上,他曆經無數風雨洗禮,卻始終未曾放棄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自由的深切渴望。他以自已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句話。
在他的身上,李立文看到了無產階級革命者身上最真實、最耀眼的光芒,也感受到人類解放鬥爭的艱辛與偉大,以及勝利的來之不易。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社會背景雖然是俄國,可是它的路程中國也走過一遍,書中艱難困苦、漫無止境的革命鬥爭我國的革命先烈也經曆了一遍。
讀完這部作品,李立文不禁聯想到那些為祖國建設英勇獻身、鞠躬儘瘁的革命先烈們。他們用自已的血肉之軀築起了國家的基石,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那些可歌可泣的紅色記憶,逐漸變成了我們的紅色血液,流淌在每一名華國人的身體裡麵。
不過,李立文畢竟是要為華國七十年大慶獻禮,他筆下的書,應當是根植於華國曆史背景的作品。
所以,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要大改!
要改成獨屬於我們華國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李立文仔細想了一下,認為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精神內核將與原書保持一致,不同的是,相較於原著,新作的曆史背景將放在民G末期。
想到這,李立文放下筆,掏出手機給曹建林打了個電話。
“喂,老曹,我要出去一段時間。”
“啊?你又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