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天最後一縷寒風悄然退去,天空漸漸展露出它那久違的湛藍。春日裡的陽光,又重新灑滿了大地。
李立文停下手中的筆,輕輕地吹了吹還未乾的墨跡。
終於寫完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勃勃生機的景象,心裡湧起一股莫名的滿足感。
自2018年10月起,他便全身心投入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創作之中,曆經了整整一百八十個日夜的不懈努力,在修改了四個版本後,總算是定稿了。
而這本書,也是他這些年來,最用心,也是最消耗他精力的,耗費心血的一部作品。
一時之間,李立文感到渾身的輕鬆,這時,一陣微風拂過,窗外的樹葉沙沙作響,他閉上眼,深吸一口氣,感受著空氣中夾雜著泥土和草木的清香。
這種寧靜與成就感的交織,讓他分外的滿足。
回味了一會兒後,李立文掏出手機,給鄒老師打了個電話。
電話接通後,李立文淡淡的說道:“老師,我寫完了。”
“寫完了?!!”鄒老師鄒老師的聲音中難掩驚訝,隨即焦急的問道:“你現在在哪?北平的家裡嗎?”
“嗯。”
“好,你等著。十五分鐘後我就到。”
說完,鄒老師就掛上了電話。李立文笑了笑,掛斷電話,走到窗戶邊,點上一根煙。
春天來了,一切都充滿了新的希望。
十五分鐘後,鄒教授非常準時的出現在李立文的家門口,一進門,就衝著他說道:“書呢?書呢?書呢?”
“哎,老師,你彆急。”李立文笑著給鄒老師倒上一杯水:“先坐下喝口水。”
鄒老師接過水杯,卻並未立刻坐下,目光熱切地盯著李立文手中的稿子。
“你先把書給我。”
“哦……好的吧。”
李立文將書稿遞了過去。
鄒老師一把將書稿接過來,然後坐在沙發上,認真的看起來。
李立文見狀,聳了聳肩,便不再管鄒老師,自已走到書架上,拿了一本書看起來。
時間不知道過去多久,可能一天,可能一周,也可能僅僅過去四五個小時。
他到底看了多長時間?
鄒教授也不知道。
他隻知道,就在剛剛,他同書中的主角一起,度過了那波瀾壯闊的一生。
那是一個怎樣的人生?
那是一個決不放棄,永遠向前的人生。
那是一個被苦難折磨,但是又打不倒的人生。
在回顧書中的文字時,鄒老師突然感到,周圍的聲音都消失了,全世界都陷入了死一般寂靜。
就在他茫然不知所措時,
他眼前的文字,卻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已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