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霍亂時期的愛情》定稿(1 / 2)

9月20日,忙忙碌碌的一個半月,26萬字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總算是寫完了。

關於這部作品,整個華國上下都極為重視。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本書是應哥倫比亞政府的委托而創作的。

儘管哥倫比亞方麵多次強調,他們僅要求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他們的國家,對於內容本身,並未提出過多要求。

但是,誰信啊……

所以,在《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完成後,W交部和W化部立刻組織了一場專家評審,確保審查內容的準確性與政治立場,力圖在尊重藝術創作自由的同時,確保作品符合國際友好交往的原則,不負華國文學界的聲譽。

在經過四天的激烈討論後,審查終於結束了。

W交部的孫主任看著會議室四五個老頭,說道:“各位老師,這本書,你們感覺怎麼樣?”

各位老師沉默片刻,其中一位緩緩開口:“作品情感真摯,描繪細膩,充分展現了哥倫比亞的風土人情。”

另一位評審員接著說:“在愛情的描寫上,雖然不太符合我們國家的傳統,但是考慮到那個時期以及哥倫比亞的特殊背景,這樣的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作品整體上既保持了藝術創作的獨立性,又巧妙地融入了友好的國際交流元素,體現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獨到見解。''

人民藝術家王老點了點頭,補充道:“而且,我認為這本書,完全可以角逐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

孫主任大吃一驚:“可是……李立文他已經得過一次了啊。從來沒有一名作家,可以獲得兩次諾貝爾文學獎的。”

“嗬嗬,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王老笑道:“雖然在文學範圍內沒有人可以獲得兩次。但是物理學獎的約翰·巴丁,化學獎的弗雷德裡克·桑格,卡爾·巴裡·夏普萊斯,這些都是先例。”

“而且,看看立文這幾年寫的書吧,《巴黎聖母院》,《邊城》,《哈姆雷特》,《局外人》,《西西弗神話》,《生死疲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基督山伯爵》,再加上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哪一本不能角逐諾貝爾文學獎?”

聽到王老的話,會議室內的眾人對視一眼,相互點了點頭。

王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著說道:“隻要諾獎的評委眼睛不瞎,他們就知道,諾貝爾文學獎,該頒給誰!”

“哈哈,老王,諾貝爾文學獎的屁股歪,又不是一天兩天了。”孫老笑著說道:“上次,要不是李立文在珠峰鬨出那麼大的動靜,那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花落誰家還不知道呢。”

“哈哈哈,這就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劉老笑著說道:“一次登山之行,換來一部《老人與海》和諾貝爾文學獎,也算是值了。”

“拉倒吧,你們這幾個老不死的彆酸。”王老翻了個白眼:“那一年李立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實至名歸。彆忘了,當年,李立文還有一部《雪國》呢!”

“哈哈哈,老王你先彆激動。我們也就是說說。全華國上上下下,所有搞文學創作的,哪個不知道李立文獲獎是實至名歸。”

“哼。”王老冷笑一聲:“就李立文現在完成的這些作品,已經不是他配不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了,而是諾獎配不配得上他這個問題。”

說完,王老就站起身,背著手往辦公室外走。

“現在的李立文,可不是當年那個需要茅盾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來證明自已的小夥子嘍……”

………………………………

北平,李立文家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