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這個概念,在曆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後,最終呈現成如今這個模樣。在天文學中,三體是天體力學中的基本力學模型。
三體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為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
而在《三體》這部小說中,三體星係存在三個恒星,其運動規律符合上述天體力學中的三體概念。
對於三體文明來說,他們的行星處於三顆恒星的不規則運動中,導致其行星氣候極端且無法預測,這也是他們尋求新的生存空間的原因。
另外在物理方麵他還要搞明白,
什麼是引力波。
什麼是弦理論。
什麼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什麼是量子糾纏,
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
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什麼是統一場論。
材料學方麵,什麼是納米技術與微波技術?
天文學方麵,射電望遠鏡是什麼?卡爾達謝夫文明等級是什麼?
數學與計算機方麵,二進製,微積分的運用。
生物學與社會學方麵,黑暗森林法則,農場主假說……
這一係列的理論,隨著他深入的研究,他才能明白《三體》這本小說,寫的有多牛逼。作者劉慈欣的腦洞有多大!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在地球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身份?
怎麼能寫出這麼牛逼的小說?
正胡思亂想著,他放在口袋的手機開始嗡嗡的作響起來。
李立文掏出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是曹建林的來電。他拿著手機,走向圖書館的樓梯間,接通了電話。
“喂,老曹。”
“立文,你現在在哪裡?”曹建林問。
“哦,我在北大的圖書館。”
“還沒查完資料嗎?”
“快了快了,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動筆寫了。”李立文含糊地回答。
“你這寫的是什麼啊,需要準備這麼長時間?”曹建林好奇地追問。
“科幻長篇小說啊。科幻小說迷是最較真的,寫這類小說就是需要嚴謹一點,如果不準備充足一點,到時候挨罵你替我挨?”李立文解釋道。
曹建林笑了笑:“那不行。我年紀大了,挨罵這種活還得你來。”
“說吧,找我有什麼事?”
“哦,《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數據出來了,你要不要看一下?”
“那行,你在公司等等我,我這就過去。”
“好。”
一個小時後,李立文回到公司,曹建林早已等候在辦公室,他遞給李立文一份報告,上麵詳細列出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數據分析。
李立文接過報告,掃了一眼,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一個月的時間,全球銷量843萬冊,其中米國就貢獻了300萬冊,Y國貢獻了127萬冊。這個數據不錯嘛。”
“何止是錯,你看看這個。”
說完,曹建林又給李立文遞上一份資料。
“這是……”
李立文接過資料,掃了一眼後,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