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館外,春天的小雨稀稀拉拉的下了起來。
飯館內,郭凡就著李立文連乾三杯白酒。
“你彆光喝啊,吃口菜啊。”李立文趕緊提醒道。
“啊,好的,立文。”
郭凡這笑了笑,拿起筷子夾起一塊紅燒肉:“這菜做得真不錯。”
他邊說邊又把酒杯滿上:“其實,我對《藍星大炮》的期望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我更希望它能成為開啟華國科幻電影新時代的裡程碑,成為華國科幻電影的標杆。”
“我的目標不僅是國內市場,還要讓世界觀眾欣賞到我們獨特的科幻故事,讓他們了解華國電影的魅力。”
“我懂你的意思。”
李立文夾了一塊紅燒肉,若有所思的想了想:“你這次過來,就是想要《藍星大炮》的電影改編?”
“沒錯。”
郭凡點了點頭:“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邀請你加入我們劇組,擔任編劇負責人和審核。”
“這樣,你等我想一下。”
李立文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藍星大炮》如果改編成電影的話,在內容上需要進一步的深化和調整。比如說,可以圍繞挖隧道和將隧道改造成藍星大炮時進行擴展,亦或者,可以圍繞挖掘隧道過程中所引發的兩次重大事故進行深入拓展。
不僅如此,《藍星大炮》的前作,《帶上她的眼睛》也可以當做一篇偏文藝,偏軟科幻的背景故事來豐富整個電影宇宙。
當然,除了這兩篇以外,《山》,《鄉村教師》和《三體》都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
兩篇偏文藝,一篇硬科幻。
不過,相比較《藍星大炮》來說,在係統中的另一篇小說,更適合當成華國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
和《藍星大炮》一樣,同樣是藍星災難片,同樣是對藍星進行改造的內容。
不過,相比較《藍星大炮》,這篇小說在故事敘述上更為宏大,情節更為緊張,所需要特效場麵也更加震撼。
不僅如此,它還包含了人類麵對絕境時的團結與犧牲,以及科技與自然力量的較量。
不管是人文情懷還是視覺衝擊,這篇小說改編成電影後,必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也是一次對華國科幻電影工業能力的極大考驗。
想明白後,李立文端起酒杯,和郭凡碰了一杯:“郭導,其實,我這裡還有一部更好的作品。比《藍星大炮》,還要適合改編成電影。”
“你是說《三體》?”
郭凡抿了一口酒後,搖了搖頭說道:“我一開始也考慮過《三體》,但是現在實際還不到。我們目前電影工業化還沒有起步,一上來就碰《三體》這樣宏大的題材,還是太難了。”
“想要推開華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徹底引導華國電影工業化,這第一步電影就不能失敗,必須要成功!”
“所以,我想到了你。”
“不是《三體》。是流浪藍星”
李立文微笑著搖了搖頭,然後神秘地說道:“我所說的這部作品,它比《藍星大炮》更具挑戰性。”
“啊?”
郭凡愣住了。
“還有更好的???”
“當然。”
李立文笑著夾了一口菜:“比《藍星大炮》的背景更宏大,人文情懷更深厚。”
嘶!
郭凡倒吸一口涼氣。
他看著李立文,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