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百年與孤獨(1 / 2)

《百年孤獨》全書共分為七章,總計22.3萬字。儘管字數看似有限,卻深刻地涵蓋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榮辱興衰,以及84個角色錯綜複雜的人生故事。

故事起始於家族的創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烏爾蘇拉·伊瓜蘭,直至家族最後一位成員奧雷連諾·布恩迪亞的終結。

小說中的人物眾多,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和命運,他們的故事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個錯綜複雜、充滿象征意義的網絡。

布恩迪亞家族的成員們體驗了愛情的甜蜜、戰爭的殘酷、革命的激情、孤獨的煎熬和瘋狂的邊緣,他們的生活被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所渲染,現實與幻想的界限模糊不清。

整個家族的故事橫跨百年,不僅反映了拉丁美洲社會的滄桑巨變,也映射了曆史循環往複的宿命。

也正是如此,在地上,《百年孤獨》被譽為“史上最晦澀難讀的文學作品”以及了解拉丁美洲曆史最好的文學書籍。

《百年獨孤》整本書的字數雖然不多,但是它涉及到大量的宗教,拉丁美洲神話,典故,種族曆史,倫理以及政治,這也代表著,這本書需要李立文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

不過好在,當初在看這本書時,他已經粗略的查過一次,現在隻不過是將上次的工作,再細致的重複一遍。

問題不大。

……………………………………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最公平的。

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死亡。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

一天二十四小時,無論貧富,無論地位高低,它都不會多給一分一秒。它不偏不倚,不因一個人的財富而延長,也不因一個人的困苦而縮短。

死亡,同樣地,它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無論是偉人還是平凡之輩,死亡都是最終的歸宿,是生命不可逃避的終結。它無視權力與地位,讓每個靈魂在相同的終點前平等站立。

作為死過一次的人,李立文比旁人更明白時間的寶貴,也更加明白死亡的無情。

但是,怎麼才叫不浪費時間?

怎麼才叫不浪費生命呢?

李立文自已也不知道。

自重生歸來到如今,已經已經過去了十幾個春秋,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不敢停下自已的腳步。

於是,李立文將自已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了寫作之中,生怕稍縱即逝的時光再次將他拋入無儘的虛無。

然而,寫作的過程是孤獨的。

特彆是在撰寫《百年孤獨》時,那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感和曆史的沉重感如影隨形。每一個字,每一個情節,都讓他在現實與虛構之間不斷地掙紮。

孤獨,是非常的痛苦的。

李立文放下手中的筆,走向窗邊,凝視著窗外黯淡的天空。路燈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靜謐的小徑上,周圍一片寂靜。

已經整整一個月了,除了必要的社交溝通,他很少和彆人說話,仿佛世界的喧囂與他無關。從白天到黑夜,隻有自已一個人孤零零的地待在這個房間裡,整日與文字和曆史相伴。

空虛,寂寞。

這是這段時間他最真實的感受。

這種感覺,甚至比他在礦井撰寫《平凡的世界》時還要強烈。

而且,他也陷入到了迷茫之中過。

既然每個人最終都要麵臨著死亡,那他這樣如苦行僧般的生活,究竟有何意義?

李立文披上一件外套,獨自步出家門,融入了夜色的懷抱。

不遠處,相鄰樓房的窗戶透出溫暖的光芒,映照著室內人們歡聚的剪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