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認為這是海中仙人遺蛻,將他供奉起來,欲求不死仙藥。
但其手下有方士認為,這是古之僵屍,乃是不詳,為妖物所化。
始皇帝最終被方士說服了,於是命人將屍體埋葬,鑄造了一尊銅獸鎮壓,並將秦王八鏡中的“秦王照骨鏡”置於銅獸頭頂,以作封印。
後來直到北宋末年。
有人見天上有五龍相鬥,最終同歸於儘,墜落下來,但地麵卻隻留下一條大裂縫。
就在這裂縫中,人們發現了一個巨大銅獸,造型奇特,牛首龜身,後有七尾,頭頂嵌有一麵古樸銅鏡,被人獻給了徽宗皇帝。
有官員勸諫,這銅鏡就是秦王照骨鏡,乃是先秦時鎮妖之器,不宜久留,當歸還原處。
但宋徽宗對銅鏡視若至寶,不可能物歸原處,沒多久,金兵南下滅宋,連帶兩個皇帝都被俘虜了。
至此,那秦王照骨鏡再次下落不明。
再後來,就是當年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秦王照骨鏡再一次出現,聽說是被約翰牛國的人從民間搜刮出來的,輾轉流落到了東南亞,前幾個月,被一位富豪埋下後,走海路想要運回去。
結果在海上遇到風暴,偏離路線後,遇到龍火潛燃,沉沒了。
當時船上的幾百個乘客和船員,最後,隻有一個人存活下來。
被漁民救下來後,沒多久也傷勢過重死了。
死前,他留下了一個重要線索,在沉船的地方,海底有陰火燃燒,非常奇特。
而那個位置,大概就在“珊瑚螺旋”海域附近。具體的地點,已經無法找到了。
“據我了解,那海底陰火潛燃,或許與海氣有關,不知道這種奇特現象,在風水之中,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說法?”
胡八億聞言驚訝道:“想不到,陳教授您對海氣也有所了解。”
“風水之道,包含形、勢、理、氣四項,而在江河湖海之中,主要論‘氣’,謂之海氣。”
“據我分析,有三種可能。”
“一是海底兩山環合之處,必有海氣凝聚,海氣聚而不散,化為蜃,那船員看到的海底火光,或許是海市蜃樓。”
“二就是海氣淤積,導致海底油氣或者是火山噴發,形成的場景。”
“三就是,傳說南海中有龍火,又名龍燈,龍火遇水而熾,如果陰火勢大,必定是龍燈無疑,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反而最大。”
“隻是,這種青烏之理,過於玄奧縹緲。”
陳教授聽完,也是點點頭,他認為,這些東
西,雖然看起來過於玄奧,實則應當是其背後的科學規律還尚未被人們掌握理解,才認為它虛無縹緲,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的。
就像他一直研究的西域文化那樣。
而且他也親眼見識過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發生。
就像精絕古城地下的無底鬼洞,不可能是凡人之力造成的。
於是他便說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東西雖然看似虛無縹緲,可實際上,隻不過是人們對它的了解不夠,就像是咱們現代的許多東西,拿到古代,那都可以稱得上是神跡了。”
“我記得年輕時,曾經參加過一次考古發掘活動,當時,出土過一件周代的青銅器,被命名為周穆王筵神盂。”
“那上麵就有關於歸墟的記錄,與南海恨天古國有關聯。”
“上麵記載,在南海儘頭,有一個歸墟之國,現在多稱為恨天古國,他們掌握了龍火的秘密,周天子曾派遣使者,希望借龍火鑄造天鼎,那周穆王筵神盂,就是為此鑄造的。”
沈晧也說到:“恨天古國,據說是商朝時期的一個氏族,遠渡重洋,在海外建立的一個文明,他們借助龍火,掌握了極其發達的青銅冶煉技術,隻是後來突然消失了。”
陳教授點點頭說道:“嗯,沒錯,沉船那裡,很可能就是恨天古國遺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