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兩方麵(2 / 2)

立刻,一個驚人的數字出現在了韓陽麵前。

99台電腦辛苦工作一天,總計收入7.5萬人類幣!

按照這個日收入,一個月就是225萬,一年就是2700萬!

這收入提升速度已經不能用暴增來形容,而是炸裂。

“有了錢,我就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了。”

暫時收斂興奮的心情,韓陽開始認真謀劃下一步的發展。

複興基地代練室此刻已經被占滿,不過此刻自己算力的使用率也處在高位,倒是暫時不用著急升級基地。

最主要的,還是要進一步提升算力,研究並製造更先進,算力更高的CPU。

這才是最為主要,最為核心的任務。

“可是,按照世界主流的芯片製造規律來看,低於2.72毫米製程的芯片,通常都不會再采取電路板加晶體管加線纜的方式製造。

這太低級了。

一般來說,哪怕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工業芯片,甚至是對性能要求極低的單片機,都會采用全新的製造方式。

這種全新的製造方式涉及到眾多環節。從一開始的晶圓提純,到濕洗、平版照相、光刻、蝕刻、熱處理等等等等,每一步都需要專業的廠房和專業的設備。

單片機之類的低性能芯片對於環境要求還不太高,但一個無塵室怎麼也得用吧?

我現在根本不具備組裝一整條生產線的能力啊。”

韓陽眉頭緊皺。

在手工所能製作的2.72毫米製程芯片,到製程100微米,也即0.1毫米芯片之間,存在一個較為巨大的技術真空區域。

對於人類文明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這個技術真空可以輕易跨越,隻要上一條生產線就行了。

但對於韓陽來說,跨越這一段技術真空就較為艱難了。

除非韓陽從現在開始攢錢,攢個一年兩年的時間,擴大複興基地到足以裝納一整條生產線為止。

現階段他需要的是成本低、環境要求低、複雜度低的更先

進芯片製造方式,而不是一步就跨越到大規模流水線上去。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還是要從手工定製路線上想辦法,這才是最適合我的。技術真空也沒關係,至少這條路線從理論上不存在障礙。我多研究一下就是了。”

但這也意味著兩個問題。

因為市場上沒有需求的緣故,滿足自己要求的,足夠細卻足夠可靠的線纜,足夠小的晶體管以及其餘的元器件,市場上恐怕根本沒有,說不好還得專門定製。

以及,要製造更先進的計算機芯片,需要的知識也就越多。此刻韓陽的知識儲備還不足以完成新一代芯片的研發。

“自研定製型號的新一代芯片,恐怕張棟教授團隊都無法提供給我足夠全麵的知識了,還得找更多的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幫我出謀劃策,教給我更多領域的知識。”

“一方麵是材料,一方麵是學習,這兩方麵是最主要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