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算涉及到的方麵實在太多。任何一個步驟做不好,就會拖累整體的運算速度。
就比如現在,內存設置問題便成為了算力瓶頸。
不同芯片訪問內存讀取數據的速度太慢了。
“不同芯片之間的通訊速度問題實在難搞。現階段我恐怕解決不了,得想辦法繞過去。要不……采取預加載模式?直接取消不同芯片或者距離過遠的芯片之間的通訊,將運算任務分塊,分彆單獨運算,然後重組?”
韓陽腦海之中出現了一個想法。
但,整個超算係統牽一發而動全身。運算邏輯改了,其餘方麵全都要大改。
韓陽念頭一動,一台剛剛結束了單子的電腦便停止了接單,一點算力省了出來。
然後第二台,第三台……
一直有260台電腦陸續停下。
同時,機器人研究所裡,一些機器也自行停止了運轉。機器人組裝廠、鑄造廠、線纜廠那裡,在人們所看不到的角落,也有機器人停止了動作。
大量的算力被抽調出來,全部投入到了新超算係統的開發之中。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一直到一個月之後,全新的超算係統終於開發成功。
通電測試。
一番折騰,韓陽心中有些無語。
采取了全新的運算邏輯之後,這台由128枚芯片組成的超算,具備了單枚芯片約1.3倍的算力。
“蚊子腿小也是肉,先融合好了,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說。”
韓陽一聲令下,麵前這台高有1.5米,寬有1米的巨大電腦機箱瞬間消失。
感受著充裕了一點的算力,韓陽暗暗思考著:“超算模式的潛力還有很多。對於我製造的這種20微米工藝的芯片來說,做到極限,大概可以通過1024枚芯片共同出力,達成約單枚芯片100倍的算力。
還是要慢慢改進,把潛力挖完了,再去考慮開發新一代芯片的事情。”
1024枚芯片是現有技術水平的極限了。如果再增加芯
片,那總算力反而會降低。
接下來的日子,韓陽便全力以赴開始了優化提升工作。
這是個水磨工夫,非要一點一點的調整修改不可。同時單次提升也不可能太大,一次優化提升個五分之一已經算是巨大。
如此,又過了一個月時間。而,經過了連續八次優化,八次融合,現階段,韓陽所製造出來的新一代超算已經使用了256枚芯片,總體算力達到了單枚芯片的6倍。
到了現在,韓陽終於有了足夠的把握,來應對即將建成投產的紡織廠與擴建之後的機器人工廠,這兩個算力消耗大戶。
“我宣布,複興工業三期,建成投產!開工!”
主席台之上,大江市大主管賀錦榮滿麵紅光的宣布了開工消息。
韓陽、尤軍二人率先鼓掌。之後,一眾政府官員、富商等人一同鼓掌。
主席台之下,近萬名新招募的工人爆發出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