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產能暴漲(2 / 2)

隻不過它的產量比較低,滿負荷運轉之下,一天也就隻能生產個50噸鋼鐵的樣子,年產不過1.8萬噸。

這種產能,放在地球上甚至比不上一些土作坊。但沒有辦法,希望號飛船貨倉容量有限,實在是無法運來足夠大型的冶煉設備。

那需要韓陽自己慢慢積攢鋼鐵,慢慢升級工業基礎才能擁有。

這生產出來的鋼鐵,大部分被加工成了鋼板,被拿去擴建基地之用。少部分則被加工成了鋼粉,供應給了3D打印設備。

如今的玉神星基地除了極為粗糙的鋼鐵加工能力之外,沒有任何深加工能力。

使用常規手段的話,不要說各種精密零件,連一根鐵釘都造不出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韓陽便隻能依靠這一套3D打印設備了,算是通過“手工定製”的方式,來產出目前急需的一些零部件和鋼鐵造物。

效率低就低點,如今一切草創,隻能將就。

如此維持了一段時間,以核聚變反應堆和發電站為核心,基地終於擴建出了足夠的地方。

韓陽立刻停止了製造鋼板,開始全力以赴的供應3D打印機,開始打印更大的煉鋼高爐以及配套生產線所需的零部件。

這用去了韓陽兩個月的鋼鐵產能。

最終,新一代高爐生產完成,韓陽的鋼鐵產能立刻暴漲了10倍,攀升到了每天500噸。

之後,韓陽便開始造更多的生產設備。

第一是鑄造廠,用於對鋼鐵進行深加工,生產一些對於精度要求不那麼高的鋼鐵造物,譬如鋼錠、連接件、鋼棍、螺栓一類的東西,儘可能的將3D打印機解放出來,讓它可以專心生產高端零部件。

第二是繼續建造更大的高爐,儘可能提升鋼鐵產量。

第三是鋪設鋼軌,擴大運力。

第四則是生產大型采礦設備,加快鐵礦開采,以及嘗試著開采更多類型的礦產。

第五,則是繼續擴大基地了。

有十萬台機器人在,韓陽絲毫不擔心人力不足的問題。

這眾多的機械,機器人,便在玉神星大峽穀之中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僅僅不到兩年時間而已,以核聚變電站為核心,周邊長達兩公裡的地方,地貌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大的廠房鱗次櫛比,道道鐵

軌貫穿基地每一個地方,機器人、軌道車、飛行車在其中來回穿梭,一片繁忙氣息。

除了外部可見的這些基地之外,韓陽甚至還在被采空的礦洞之中建造了一個種植基地。

這處種植基地有約一平方公裡的麵積,高有10米。

韓陽在其中規劃出了三個種植區域,一號區域他打算用來種植紅薯,主要用於產出澱粉,二號區域用來種植橡膠樹,產出橡膠,三號區域種植甘蔗,產出糖。

橡膠、澱粉、糖這些東西,不僅僅是工業原料,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等希望號飛船第二次到來,運來了種子,以及其餘一些關鍵的設備和珍稀原料之後,種植基地立刻上馬,開始采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這三種東西。

在這無人監管的玉神星之上,韓陽掙脫了所有束縛,大展拳腳。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