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韓陽不滿意的是,新生號飛船的燃料箱……空了。
為了支撐這次實驗,韓陽專門提純了七噸高純度的甲烷和氧氣作為燃料。
甲烷和氧氣燃燒釋放熱量,通過發電機轉化成電能,又通過離子推進器轉化成動能。
甲烷這玩意兒在玉神星上有許多,氧氣也可以通過電解水來製造,倒是不缺。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換句話說……新生號這艘宇宙飛船,其實是燒氣的。
為了裝載這麼多甲烷和氧氣,整艘新生號飛船的有效載荷全部都用完了,幾乎沒剩下其餘空間。但就算如此,還是僅僅隻加速了一百多米每秒而已,這麼多甲烷和氧氣還是全都用完了。
“化學燃料的供能效率還是太低了啊。”
韓陽歎了口氣。
不過現階段也沒辦法,他暫時還造不出核聚變反應堆。核裂變反應堆或者裂變電池,韓陽倒是有信心造出來,不過玉神星上極度缺乏裂變原料,想造也造不了,便隻能暫時使用化學燃料了。
“要是讓當初的人類文明知道我燒天然氣來推動宇宙飛船,恐怕要笑死我。伊塔人降臨之前,裂變電池都已經大規模應用了。”
玉神星基地的科技發展其實並不均衡。發展較為先進的,譬如此刻的離子推進器技術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文明。但其餘的方麵,譬如能源技術,則僅僅隻達到了二十世紀末期的樣子。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慢慢來吧。
“現階段離子推進技術取得了突破,下一步,要竭儘全力去攻克聚變反應堆技術了。哪怕無法造出如同伊塔人那麼小型,那麼高效的反應堆,至少也要能具備實用性才行。
還有計算科技,也要抓緊時間發展了。”
韓陽暗暗的想著。
此刻,韓陽已經在玉神星基地的實驗室之中,攻克了90納米芯片製造,以及使用90納米芯片組建超算的全部技術難關,相比起以往,算力再一次大幅度提升,如此才支撐起了玉神星基地這個吞噬算力的黑洞。
現階段韓陽的算力還勉強夠用,但已經出現了不足的跡象。抓緊時間進行新一代芯片的研發,勢在必行。
“一個聚變反應堆技術,一個芯片技術,再加上對於離子推進器的進一步深化研究,嗯,這是三個重點。
其餘
次級重點,有材料學研究:耐高溫材料、耐輻射材料、軟性材料、高強度材料等等,以及化學工業、控製器係統,也要同步推進。”
籠統算起來,總計有差不多上百個較大的科技與工業分類。
放在地球上,要推進如此之多的研究領域,沒有個幾百萬名科學家根本做不到,且還必須要做到協調如一,溝通順暢,不眠不休。
稍微多點損耗,多點溝通不暢、爭權奪利、勾心鬥角、互相扯後腿之類狗屁倒灶的事情,要進行這項工程,恐怕就得上千萬人才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