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高溫,終於令其開始了核聚變。於是,無與倫比的光和熱從這顆燃料球之上釋放了出來,與此同時,還有大量的快中子出現。
氘氚聚變之中,高達70%的能量以快中子的方式釋放。
這些快中子猛烈轟擊到了反應球內壁的鋰合金之上,將鋰元素轉變為氚元素的同時,還釋放出了大量的熱量。
而這些熱量與光線,便通過熱傳導裝置與光電轉換裝置,被轉化成了電能。
同時,快中子轟擊鋰元素所生成的氚元素,也再度回到了燃料艙之中,與氘氣混合,製成了新的聚變燃料球,再一次被送到了反應球之中,接受激光的轟擊。
這便是所謂的氚自持。也即,消耗了多少氚氣,又同樣可以生成多少氚氣,無需外部補充,氚氣便可以源源不斷的維持氘氚聚變的進行。
與核聚變反應堆相連接的發電裝置之上,一部分電能被輸出,另一部分電能則回流,開始維持激光發射器,以及核聚變裝置自身的運轉。
這便是所謂的“Q值”。
核聚變裝置產出的能量,與維持核聚變裝置自身運轉所需能量的比值,被稱為Q值。
很顯然,Q值隻有在大於一的情況之下,核聚變裝置的存在才有意義。否則,聚變產出的能量還不夠維持你自身運轉,還得從外界補充能量,那我要你何用?
而此刻,經過一係列密切觀察,韓陽計算得出,這全新一代的聚變裝置的Q值,達到了16。
也即,核聚變裝置產出了16份能量,自身隻消耗了1份,可以輸出15份。
韓陽心中滿是欣慰。
“不枉我這麼長時間,這麼多資源和算力的投入啊。時至今日,核聚變裝置總算是勉強具備了實用性。”
這台核聚變裝置,可是韓陽用自己的工業體係,全程自己造出來的,沒有用到任何需要“進口”的零部件。
這便意味著,韓陽已經全麵而徹底的掌握了核聚變技術。雖然比起伊塔人的技術來還差得很遠,但作為開端,已經足夠優秀。
雖然此刻效率還不夠高,但也足夠拿去做一些其餘的事情了。
這邊一邊繼續展開試驗,研究更先進的構型、性能更好的材料,竭儘全力提升Q值,另一邊,韓陽自主製造的新生號飛船,也
接受了新一輪的全新改造。
天然氣發電裝置被直接拆除,換成了核聚變發電裝置。
離子推進器經過這段時間的迭代,性能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此刻有了更加充沛的能量來源,立刻便發揮出了以往韓陽根本不敢奢望的性能。
玉神星軌道之上,新生號飛船尾部噴射著明亮的離子噴流,自身速度快速提升,僅用了一天時間,便從環繞速度提升到了脫離速度,成功掙脫了玉神星的引力,奔向了浩瀚太空。
平均加速度達到了1.6毫米/S^2!且,同等質量燃料下,加速持續時間直接從原本的六天,提升了15倍,達到了90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