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空天母艦,人類一號(1 / 2)

等未來人口越來越多,科研人口也隨之提升,一個擁有數億,甚至十幾億,幾十億科研人口,再加上韓陽參與其中,所提供的高效組織能力,內耗被降到最低,溝通成本被降到最低,綜合效率被提升到最高,這樣一個文明,發展潛力會有多麼巨大,科技進展會有多麼快速,便連韓陽都有些無法想象。

到時候,人類文明那強大的科研力量也會反哺到自己身上,讓自己擁有更大的算力,戰鬥力更強的艦隊,可以讓自己的視野擴展到更為廣袤的宇宙空間之中……

人類文明,以及自身的光輝前景已經呈現在了韓陽麵前。

不過當前階段,還是要腳踏實地才行。

韓陽暢想了一番未來,再度將算力投入到了幾乎永無止儘的科研與工業建造之中。

在伊塔人、人類科學家、韓陽的共同努力之下,人類文明所擁有的第一艘空天母艦終於造了出來。

與以往艦隊之中就擁有的大型母船相比,空天母艦有著更高層級的定位。

它是專門為大批量貨物的恒星際超遠程航行而研發的。

它是一艘真真正正的恒星際飛船。

此刻,呈現在韓陽麵前的人類一號空天母艦,長度高達16公裡,最寬處和最高處俱都有3公裡。

它由一個直徑約800米的圓柱形核心艙,以及由這個核心艙上延伸出來,直徑約40米,長度約1.1公裡,總計有500根的較小型圓柱體構成。

整體來看,它像是一根狼牙棒。

這根狼牙棒的空載總質量高達2.6億噸,滿載貨物與消耗品和補給品之後,總質量便將攀升到5億噸左右。

它上麵裝載的燃料,可以支撐它進行40%光速的加減速總計四次,並支撐100年以上的慣性航行消耗。

也即,以從太陽係出發,加速到40%光速,到達另一個恒星係,譬如距離最近的南門二星係,再從40%光速的速度減速到零,再加速返回太陽係,再減速為零,以這樣一個航程為一次的話,它可以完整執行一次。

當然通常情況下它在到達一處目的地之後就會進行補給。那些多餘的燃料和補給是作為冗餘來用的。

身為大規模恒星際航行所必不可少的載具,對於恒星際戰爭和大規模恒星際貿易、運輸、開發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韓陽對空天母艦的研發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此刻,海王港,人類一號空天母艦已經滿載。

在它核心艙內部已經裝滿了各式補給和需要特殊環境儲存的物資。它身體之上延伸出來的眾多較小型圓柱體,或者稱之為鐵棒,上麵則已經固定上了一個又一個的貨倉。

它的總質量已經達到了設計上限的5億噸。

“那麼……出發吧,到南門二星係去,真正驗證一下我此刻所掌握的恒星際超重型飛船技術……”

在韓陽,以及數百萬人類和伊塔科學家的祝福之下,人類一號空天母艦尾部的500台大功率離子推進器,以及裝備在船身之上的超過一萬台輔助發動機同時噴射出了明亮的光芒,推動著它開始了緩緩前進。

全功率推進之下,它的加速度將達到1米每二次方秒。

在這個加速度之下,它將用3.8年的時間加速到40%光速的最高速度,然後慣性航行6.7年,之後再用3.8年的時間減速至每秒鐘十幾公裡的低速,泊入到南門二星係一顆行星的環繞軌道之上,最終完成這次恒星際航行。

總計耗時14.3年。

之後,它上麵裝載的眾多機械設備和物資將會被運輸到那顆行星之上,並對那顆行星展開物質勘探和相關研究,以及進行礦產采集、燃料和物資補給等任務。

在那裡停留約5個月時間之後,它會再度開啟加速並返回太陽係,再耗時14.3年的時間返回。

一來一去,加上中間停留的時間,總計耗時29年左右。

浩瀚太空之中,龐大的人類一號空天母艦的身影漸行漸遠,最終徹底消失。人類文明曆史之上的第一次恒星際遠航,就此拉開序幕。

據韓陽之前理論計算,如同南門二星係這樣的,由一顆紅矮星,兩顆黃矮星所組成的三合星係統,其內部應該會含有一些較為特殊的,且具備較高價值的礦物質。

將其開采回來,有助於人類文明的發展。

但這其實並不是韓陽展開此次恒星際遠航的最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韓陽需要實際進行一次恒星際遠航,來檢測、驗證自己手中的技術。

畢竟,真正進入星際時代之後,想要大規模進入宇宙,這種重型遠程運載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同時,韓陽還打破了正常的發展慣例。

正常情況下,要驗證恒星際遠航技術,都是先發射幾顆探測器,然後派遣幾艘無需回收的小型飛船,再是貨船,一步一步來,到最後才是空天母艦。

韓陽卻一步到位,直接跨過了前期所有步驟,直接就到了最後一步。

沒有辦法,前期韓陽的所有精力都被解放太陽係的事業所牽扯,實在沒有空閒的算力去發展恒星際航行相關技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