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他們的瘋狂,讓我害怕(1 / 2)

“伊塔文明在過去數百年時間之中,已經完成了電災工程的約55%。原定的400萬座環恒星基地,已經建成了約220萬座。

原定的1200萬枚兩億噸當量氫彈,已經生產出了約600萬顆。”

在進行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淵山文明觀察員向文明發去了初步報告。

“讓我們震驚的事情是,這些消耗了當初整個伊塔文明所有工業力量,加上我們三個文明大量支援,才完成的工業設施,竟然被人類文明全部廢棄。

他們的原話是,工業體係不兼容,同時使用伊塔文明和人類文明兩種科技體係的造物,太容易造成故障,影響整個工程。

好吧,我承認,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也確實不容忽視。但,身為一個正常的文明,在麵對這種問題的時候,難道不是想辦法去兼容兩種體係與工業造物,儘可能消弭隱患麼?

那麼多的設備,說廢棄就廢棄了?

但人類文明似乎並不以為這是一件大事。他們對於自身的工業能力有著充足到讓我們有些無法理解的信心。

據我們所看到的信息,他們的工業能力確實很強大。但是否真的強大到了可以隨意丟棄之前工業設施的地步,我對此持懷疑態度。

我認為文明和聯盟都應該對此持以審慎態度。如果人類文明因為自身的盲目自信而導致了電災工程失敗的話,我們也不至於措手不及。”

一個月之後。

“今天,我們受邀參觀了一座氫彈生產工廠。

這是一家組裝廠。生產一枚兩億噸TNT當量氫彈所需要的總計3061個零部件分彆由另外500座工廠生產。完成生產之後,這些零部件會被送到氫彈工廠這裡來完成最後的成品組裝。

這座工廠位於三號行星,一顆岩質行星之上。

我們十分震驚的看到,如同潮水一般的各式不同的零部件湧入到了氫彈工廠的庫房之中。無論是作為起爆藥的金屬氫,還是特製金屬外殼,還是電子控製器,等等等等,俱都得到了高效到不可思議的完善分揀和存放。

人類的工程師相互配合之默契,操作機械之靈巧高效,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這是一條集成度十分之高的流水線。基本上隻要有原材料供應,它就可以始終源源不斷的造出氫彈來。

據總工程師介紹,平均每一小時,就有一枚質量高達28噸的兩億噸TNT當量氫彈被製造出來。而這樣的工廠,他們已經建造出來了9座,且已經正式投產。

後續還會有高達130多座同樣規格的工廠建造出來。

他們預計隻需要12年時間,便可以生產出工程所需的總計1200萬枚大當量氫彈。

140座工廠,意味著上遊工廠至少要有5萬座,這還僅僅隻是氫彈生產相關。其餘的,氘氚燃料采集和提純工廠,導彈組裝廠和生產工廠,環恒星基地零部件生產工廠……

小小的伊塔星係之中,如此龐大,如此規模的工廠數量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不得不承認,人類文明或許並不是在吹牛,他們或許真的有能力用區區幾十年時間,完成伊塔文明數百年時間都完成不了的龐大工程。”

漸漸地,又是幾個月時間過去。

“這段時間之中,我們受邀參觀了遠離恒星,黑暗冰冷的矮行星黑玉礦開采中心,見到了數不清的人類和機器人以及大型機械在忙碌。

這裡的環境很艱苦,有時候甚至會有人員傷亡出現。也難怪當初的伊塔文明會將這項任務交給人類文明去做。

我們隨機找到了幾名人類工程師和工人,出乎我們的預料,他們的精神俱都十分昂揚,對於所處的艱苦環境沒有一點怨言。

他們宣稱,為了文明利益,哪怕獻出自己的一切都在所不惜。嗯,我對這句話表示懷疑。

我們還參觀了位於氣態行星大氣層之內的聚變燃料采集基地。

這些采集基地類似於大氣層之內的固定翼飛機,不過體積更大,也更重。

它們在氣態行星大氣層之內飛行著,通過發動機將氣態行星的氣體吸引到內部分離和處理裝置之中,一座采集基地,平均每秒鐘可以處理十噸以上的氣體。

據工程師介紹,在這座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之中,類似這樣的采集基地,他們一共建造了超過五萬座,每日可以生產聚變燃料高達數十萬噸,不僅可以滿足工業體係的能源所需,還能滿足製造大當量氫彈的需求。

這裡的環境同樣也很危險。這座氣態巨行星太狂暴了,內部經常會刮起幾十級的大風,風速可以高達音速的七倍以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