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鐵星係的氣膠開采工程便這樣進行了下去。
在赤鐵文明與人類工程師們俱都毫無所覺的前提之下,在韓陽的親自操縱之下,那數百萬假人與更多台機器人和智能設備,爆發出了讓赤鐵人們震驚的工程能力。
眾多工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那三顆預定被推離的大衛星地表之上冒出來,一條條流水線,一座座工廠全力以赴的生產之下,一座座行星發動機聳立在了星球上。
這三顆衛星個頭俱都不大,僅有月球的10%左右。但想要推動這樣的星球,仍舊十分不容易。
據韓陽估算,平均一顆衛星需要的超大功率行星推進器數量都在16萬座以上。
而且,這還僅僅隻是改變軌道,而不是推動這些衛星掙脫大行星的引力場。
要真是脫離引力場的話,以人類的工程能力勉強也可以做到,但價格肯定就不是現在這麼少了。
小行星帶那裡也有眾多太空工廠出現,專門生產小型的可回收離子推進器。
大量的勘探團隊四處出擊,四處挑選合適的小行星。每當選定一顆小行星之後,很快便會有相應數量的離子推進器被運過來,安裝在它們上麵然後推動著它們開始向那顆氣態巨行星前進。
一顆合適的小行星,少則數萬噸,多則十幾億噸。而這樣的小行星,人類工程團隊總計要推動數千萬顆。
再加上小行星的預處理工序,工程量就更加龐大了。
在到達氣態巨行星的時候,那些較大的小行星還得進行一番處理,得打孔埋核彈將其炸碎。否則太大的小行星砸進大行星大氣層裡,就不是補水而是災難了。
大氣層內部的升溫工程同樣規模浩大。一座又一座氕聚變加熱站建成,每一座加熱站都安裝有眾多用來散熱的巨大翅膀,在這顆龐大的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內將源源不斷的熱量釋放出來,緩慢提升著這一片區域的溫度,以圖形成人們所希望的氣候。
三項子工程三管齊下,太空之中一顆又一顆流星劃過蒼穹,大衛星上推進器尾焰如同利劍直插太空,大氣層內,一座又一座巨大的鐵鳥隨風飄蕩……
時間一點一滴的溜走。在韓陽與人類工程師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工程進展極為快速,且極為順利。
赤鐵人的配合也如同合同上所約定的那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雖然絕不多做,但也絕不少做,且絕不拖延,充分體現了該文明的文明性格。
時間一長,李越倒是也適應了這種合作風格,甚至開始感覺這個赤鐵文明這種性格還不錯。
但在某一天,一次意外發生了。
這一天仍舊有數萬顆經過了前期處理的小行星在離子推進器的推動之下,掙脫了自己原本的軌道,按照預定的軌道,以預定的速度向著這顆氣態巨行星衝來。
人類一方經由溝通機製,向赤鐵一方通報了這些小行星的軌道和速度,赤鐵一方則會提前做出規避,避免受到撞擊。
這一套流程雙方已經進行的很熟練了。
但這一天,探測雷達卻忽然間發現,其中一顆質量約有三萬餘噸的小行星,其軌道出現了一點偏差。
再詳細檢查一遍,工程師們赫然發現,推動這顆小行星的其中一台離子推進器出力不正常!
它的功率太大了!
但此刻,這顆小行星已經極為接近巨行星,即將衝到巨行星的大氣層之中。再次調整軌道已經來不及了。
信息迅速上報,最終來到了李越這裡,李越一顆心瞬間提起。
如果沒撞到人或者東西,那軌道偏離一點就偏離一點,也沒什麼關係。但如果撞到了人或者東西,撞到了赤鐵人的飛行器或者基地,那以赤鐵人這種冷硬的性格,還指不定要己方做出什麼樣的賠償。
“快點通報赤鐵人!讓他們趕緊躲避!”
命令剛剛下達不久,一名秘書便有些忐忑的走了進來。
“晚了,李總工,晚了。那顆小行星剛好撞到了一座赤鐵飛行器上,初步消息,6名赤鐵工程師確認遇難,其餘32人失蹤……”
靠……
李越心中暗罵一聲。
在那種環境下,確認了遇難不過是找到了屍體。所謂失蹤,不過就是屍骨無存而已。
還指望能從氣態巨行星裡把屍體找回來?
媽的,這一下子死了38名赤鐵人,還是因為己方的原因,這下子麻煩大了……
李越立刻召集眾位負責人開始討論善後事宜。
事故原因也很快查清楚了。
一個不合格的零件不知道怎麼通過了層層篩選,最終流入到了產品線之中,造就了這次事故。
韓陽也實時知曉了這件事情。但他並未對這件事情做出任何指示。
原因很簡單,次品率這種指標隻可能儘量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不要說人類操縱的工廠,就算他自己親自操縱的生產線,也避免不了偶爾會有次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