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己方科技差了對方太多。己方甚至連衛星級戰艦都造不出來!
但就算如此,韓陽仍舊有絕對的把握守住海王星,甚至於守住太陽係之中的每一顆行星。
原因很簡單。
自動化防禦設施!
生產戰艦是一整個科技體係的事情,受到多方麵製約。自動化防禦設施的生產就簡單了許多,可以輕而易舉的堆積出天文數字一般的數量。
再說韓陽也沒想著擊退雲光艦隊,單純的隻追求守住而已,其戰略難度自然就更低了。
至於戰艦都跑到海王星了,太陽係內的其餘星球怎麼辦?
也很簡單。如果雲光艦隊前去進攻其餘星球的話,海王星這邊的戰艦也跟著過去不就行了。反正太陽係內部又沒辦法超光速航行,常規航行的話,大家機動性都差不多,沒誰比誰跑得更快一說。
便在這種情況之下,海王星周邊,大戰終於爆發。
戰爭一開始,韓陽便察覺到了雙方之間那堪稱巨大的戰力差距。
除了常規的飛船護罩更堅韌、重力炮彈丸更快、威力更大、激光束威力更高、星際導彈和星際地雷機動性更強、威力更高之外——這雖然已經是極為巨大的差距,足以形成代差,形成碾壓,但卻都在韓陽的預料之中,並未讓韓陽感覺意外。
除此之外,雲光文明所掌握的幾種新式武器,就真的超出韓陽的預料了。
韓陽赫然發現,雲光文明的重力炮的彈丸,在擊中目標之後,竟然還會額外發生一次爆炸——並不是常規的那種量子或者誇克激發態的爆炸,而是要比那威力更大,但又很顯然不可能是誇克裂變類型的爆炸,因為它不可能做到這麼小。
這造成雲光文明重力炮的威力直線上升,短時間內給韓陽造成了重大傷亡。
緊急研究之後,韓陽終於有了較為準確的猜測,推測這可能是令物質處於某種極度壓縮的狀態,驟然失去束縛之後,因為電子簡並壓力而發生爆炸。其狀態大概類似於白矮星或者中子星物質脫離星體之後所發生的爆炸。
當然,威力是達不到正牌白矮星物質爆炸的,但基本原理應該類似。
至於如何做到的,韓陽百思不得其解。
另一個出乎預料的,則是雲光文明的重力護罩。
他們似乎采取了多重的、相互搭配的重力扭曲方案,通過在狹小空間內布設多層不同方向、不同強度的重力場,來達成遠超一般的防護能力。
這又是一個韓陽未曾接觸過的技術盲區。
至於應用在星際導彈上的,應用在激光炮上的,應用在飛船結構上的,等等等等,各種細節多到數不勝數。
各方麵的差距加起來,讓韓陽甚至有了一種小米加步槍去打飛機大炮的感覺。
幸好韓陽最初的準備足夠充分,總戰略目標定的又足夠低——不求擊退敵人,隻求守住星球,才勉強維持住了防線。
盧爾坦咬牙切齒,一心要攻下這顆大行星,殘酷屠殺一番,以報心頭之恨。人類一方,韓陽親自上場,親自操縱著幾十萬艘戰艦,將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以及戰術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搭配著天量的自動化防禦設施,死死的將雲光一方的進攻擋在外麵,不讓一顆彈丸,一顆炮彈降落到海王星的衛星之上。
戰線便在這種情況之下僵持。
另一邊,四大星係之中的人們則仍舊在拚儘全力生產著一艘又一艘的戰艦。隻不過沒有了韓陽的算力加入,生產的速率降低了許多許多,平均每天僅有十幾艘而已,遠遠跟不上戰場消耗。
“幸好一開始就取巧乾掉了雲光文明五萬艘戰艦。否則,這海王星還真有可能守不住啊……”
此刻,韓陽也忍不住在心中感歎自己的幸運。
隻不過……
“一直這樣下去也是不行的啊……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十年時間,我的防線就要崩潰。而海王星的崩潰,勢必帶動其餘星球防守體係的集體崩潰,到時候,太陽係就要失守了。”
雲光文明的強大無可置疑,局勢異常嚴峻。但韓陽心中卻並不怎麼慌亂。
因為,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拖延,那前往雲光星係的由約50萬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終於到了將要脫離超光速航行狀態的時候。
此刻,這支艦隊距離雲光恒星還有約2.5萬億公裡的距離。
雲光恒星的質量比紅陽恒星的質量要大一些,這導致極限情況之下,韓陽所製造的戰艦脫離超光速航行狀態的距離,也擴大到了1.3萬億公裡。
不過雲光文明畢竟是四級文明。他們在首都星係周邊,通過特製
的重力發生器,製造出了一圈重力防線,將韓陽艦隊脫離超光速航行的距離又向外擴展了一萬億公裡。
再加上為了確保安全留出的一些餘量,最終,韓陽便隻能在這個距離之上脫離超光速航行了。
不過雖然距離遠了一點,高達2.5萬億公裡,但也沒有關係,尚且在韓陽的承受範圍之內。
下一刻,伴隨著一陣略有些虛幻的光影變幻,高達50萬艘戰艦同時從虛空之中現出了身影。再下一刻,誇克裂變反應堆全力以赴的供能之下,四級文明程度的無工質推進器全力推進,這些戰艦在保持著嚴整陣型的同時,瞬間開始以高達1600米每平方秒的速度,開始向著雲光星係內部加速。
“敢打我們人類的首都星係?來而不往非禮也!”(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