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空,無數星辰。韓陽操縱著龐大的艦隊一路疾馳,於是身邊的恒星密度快速提升,各種星塵、星際份子雲也常見了起來。
艦隊已經真正深入到了銀河係內部。
每當航行出約兩千光年左右的距離,韓陽的艦隊便會短暫脫離超光速航行狀態,隨機挑選一顆安全的恒星,在其周邊進行補給。
數量巨大且門類齊全的眾多工業設施投放下去,韓陽所需要的各種補給很快就會生產出來。有時候韓陽甚至不會在星係之中現場加工,而是直接采集一批礦產,直接用飛船帶走,然後在旅途之中慢慢冶煉,加工成合適的零部件以完成對飛船的維修。
至於冶煉出來的礦渣,正好扔到誇克裂變-聚變雙重反應爐之中燒掉,一點都不會浪費。
時間飛速流逝。韓陽的艦隊也一路飛速前進,與人類主艦隊的距離快速縮短。
這一進程已經足夠快,但韓陽仍舊感覺太慢了。
實在是太慢了。
晉升六級文明,掀翻締造者文明所締造的銀盟秩序,徹底解決人類文明所麵臨的危機,查明背後的真相,韓陽已經迫不及待。
韓陽甚至想現階段就開始展開對這些數據的解析,並與人類科學家一道,向六級文明發起衝擊。
但很遺憾,數據量實在太大太大了。就算以超距通訊模式,要完成自己所收集到的數據的傳輸,也需要至少上千年時間才能完成。
在地球時代,人類文明之中曾經有過一個說法。
那便是,什麼才是信息最快速的傳遞方式?
答案是,大卡車。
這個答案看似有些荒謬,但其實千真萬確。當麵對較為龐大的數據量的時候,哪怕網絡速度能達到每秒鐘一個GB,麵對數百萬GB的數據量,也需要至少一兩個月才能完成傳輸。
而直接將這些數據以硬盤的方式裝在大卡車上,直接用大卡車拉過去,卻可能連一天都用不了就能完成傳輸。
從這方麵來看,大卡車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確實要比網絡傳輸更快,且快出好幾十倍。
此時此刻,韓陽便麵臨著類似的局麵。
在大犬座矮星係之中采集到的信息實在太多太多了。
——當然,這些數據並不是全部都有用。但關鍵在於,韓陽並不知道哪些數據有用,哪些數據沒用。為了確保沒有遺漏,當初在大犬座矮星係之中,對超新星爆炸過程進行觀測之時,韓陽便隻能以儘可能全麵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小到超新星爆炸之時,恒星拋灑出來的星際塵埃的具體密度分布,運動模式,大到空間波動數據,韓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都詳細探測並記錄了下來,並儘可能的確保全麵。
畢竟未來說不定就恰好有哪些細節方麵的東西能成為理論突破的關鍵支撐。
正因此,韓陽收集到的數據堪稱天量。就算以五級文明層次的數據存儲能力——一片小小的存儲芯片而已,重量不過100克左右,就能存儲高達100萬GB的數據,韓陽所采集到的信息,都裝滿了10艘大型運輸船,總質量高達2000萬噸。
換算成數據量,就是20億億GB。
以高質量、高速率條件下,超距通訊每秒鐘能傳輸700萬GB數據來計算,全部傳輸完成,也需要差不多一千年。
有這個時間,還真不如韓陽拉著這些存儲芯片直接到人類主艦隊之中去。
對於人類主艦隊的政務管理,韓陽暫時沒有接手,也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
數萬年時間,整個文明所積累的數據量更是數千倍於此刻這些數據。而很顯然,韓陽必須要消化完這所有的數據,才能實現對於人類文明政務管理的無縫銜接。
不過,有一件事情卻是此刻就可以開始做了。
“新生派,李寒是麼……”
韓陽心中冷笑。
“當初,為了能脫離銀盟,爭取到獨立自主的發展環境,我們文明不知道付出了多麼巨大的代價,不知道多少英雄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才最終做到。
現在,你們卻在謀劃著重返銀盟?要讓我,以及這麼多人犧牲才換取到的成果全部白費?
並且,你們不僅僅隻是謀劃,還真正敢於付諸行動,為文明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損失,逼迫的陸星河元首不得不啟用我留下的基地才度過此次劫難?
是可忍,孰不可忍。
格林諾卡文明沒有根除類新生派勢力的能力,羅圖文明也沒有,陸星河、周雲海等人也沒有,便隻能接受有你們存在的局麵。
但如今,我回來了。
李寒也好,新生派其餘成員也好,你們全都要被我一個個找出來,一個都彆想跑,你們全都要被明正典刑,在全體人類注視下被處以極刑。且,就算是死了,你們也要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這麼多年光陰,能讓韓陽憤怒的事情已經很少很少。但這一次,韓陽是真正的發了怒。
此刻,韓陽艦隊尚未彙合到人類主艦隊之中,通過超距通訊的聯係,韓陽便已經暗中接管了政務管理係統的一部分權限,展開了對於新生派的徹底搜查。
小到街邊一個攝像頭數千年前拍攝的一段不起眼的畫麵,數千年前某個人隨手發布到網絡上的一段話,大到大規模的抗議暴動行動,對於新生派成員的一些審訊資料,全部都被韓陽翻了出來,然後展開了整體層麵的分析與解讀。
這數據量太過龐大,普通人,哪怕是
再精銳的偵查人員都無法做到統籌兼顧。參加的人手太多的話,又會因為相互之間的溝通效率,遺漏太多細節性的東西。
唯有韓陽,才能以一人之力代替數十萬上百萬名偵查人員的集體行動,且消除其中的所有溝通障礙,以高到接近理論極限值的效率來對這件事情展開偵查。
時間飛速流逝,轉眼間,長達一萬多光年的航程便已經被跨越。
此刻,人類主艦隊並未停泊到星係邊緣,而是在一處遠離任何宏觀星體的太空之中停泊。
老是進行超光速航行,能源與資源消耗太大,也是不劃算的。尋找一個遠離任何星體的太空區域,在這裡停泊,既安全,消耗資源又少,這樣才是更為合理的航行方式。
當然,必要的戒備也必不可少。事實上,伴隨著人類主艦隊的停泊,高達數千萬顆探測器與無人飛船,已經分布到了距離主艦隊最遠一百光年之外的地方,在外圍布下了天羅地網,任何試圖靠近人類主艦隊的存在都會被提前察覺。
就算是韓陽的艦隊也不例外。
五萬艘飛船的規模,已經可以算是相當巨大了,不可能避免警戒力量的探查。
但韓陽艦隊的靠近,仍舊未引起任何人警覺。
在韓陽的控製之下,那些探測器或者無人飛船明明察覺到了韓陽艦隊航行所引起的空間波動,但全都像是沒看到一樣,直接忽略了這些數據。
甚至,就算韓陽艦隊靠近到了1000萬公裡之內,直接解除了超光速航行,開始以常規方式靠攏,讓人們都能用肉眼看到了,都未有任何人對此表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