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這是我們的宇宙(2 / 2)

於是又經過了上百次試驗,空間通道技術終於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原理也很簡單,既然超高能級可以割裂宇宙,也能達成短暫連通兩個宇宙的效果,那麼如果我能將這一能級持續,那麼兩個宇宙之間的通道不就能長久維持了麼?

原理簡單,工程實現起來卻不簡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所需能級太高,而如此之高的能級,又沒辦法穩定持續。

施加的能量多了,設備會砰的一下就爆了。能量少了,又無法維持空間通道。

如何找到這一平衡,是個難題。

最終,人們還是從空間技術上找到了答案。

仍舊是通過空間扭曲技術,扭曲出一個不完全脫離當前宇宙,但曲率極高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之中不斷進行反物質湮滅,如此,便達成了既有超高能級,又不至於令太高的能量毀壞設備的目的。

空間通道技術出現並初步成熟之後,人們再度將一台設備以及它所在的空間“切割”了出去。

這台設備包含一台通訊設備,以及一台空間通道發生儀。理論上,這台空間通道發生儀將會和位於大宇宙之中的同樣設備共同發力,共同維持空間通道的穩定存在。

這一次,人們看到了一幕極為奇特的現象。

滿是狂暴能量的設備之中,一個極為微小,僅僅隻有相當於一根針十分之一直徑,也即約0.05毫米大小的漆黑球體,一顆如同微型黑洞一般的球體,在那裡靜靜的懸浮著,完全不受外界狂暴能量的影響。

雖然外表與微型黑洞一般無二,但如果它真的是一顆黑洞的話,那麼,它的質量將達到約4000億億噸,約為月球質量的一半。

這樣的黑洞,哪怕距離它一公裡,其重力也將達到地球重力的約27萬倍,遠遠超出人類所能製造的材料的性能極限。

幸好這個漆黑球體並不是一顆黑洞。

它其實一道“空間門”。

與通常理解之中,以平麵形式出現的空間門不同,它不是平麵,而是球體。

三維世界下的門是二維的,也即平麵。而這一道空間門是連接第四個維度上的兩個三維宇宙的,它當然也會是三維的。

二維的圓是圓,三維的圓是球,它便呈現出了球體的形狀。

此刻,伴隨著空間門與空間通道的打通,被切割送入到小宇宙之中的那台通訊設備終於沒有再和當前宇宙斷聯。

通過那台設備,人類科學家與韓陽得以真正看到了另一個宇宙之中的奇景。

那是一個一片漆黑,空無一物,但卻保持著與當前宇宙同樣物理規律的奇異空間。

它同樣也是無限無垠的,就像當前宇宙一樣。但同時它又是一個實打實的“小”宇宙,因為它的半徑僅為一公裡左右。

它是一顆“超”球,也即四維空間之中的球體。就像沿著地球表麵走,永遠也不可能找到地球的邊界一樣,在這個小宇宙之中,哪怕飛上一千億年,同樣也不能找到它的邊界。

在地球表麵走一圈可以回到原點,在這個宇宙之中飛行約6.3公裡之後,同樣也會回到原點。

經由這一道僅有0.05毫米的細微空間通道,兩個不同的宇宙之間發生了奇妙的聯係。

驗證了空間通道技術之後,人類文明進一步開始嘗試加強空間通道,嘗試切割出更為廣袤的小宇宙,鑄造更大的空間通道,一次次嘗試,一次次迭代,一日日的研究,伴隨著技術的進步,韓陽終於決定,要真正將人類科學家送入到小宇宙之中,並在小宇宙之中建造有人類長期駐守的研究基地。

當然,早在此刻之前,人類已經嘗試過上百次向小宇宙之中輸送動物以及克隆人之類。但建造長期基地還是第一次。

同時,這一次,韓陽還決定,要將一顆矮行星直接送入到小宇宙之中。

因為有了矮星係存在,有了質量的存在,空間切割程序複雜度驟然提升,但幸好人類對於空間切割這件事情也有了足夠的經驗。

一切按部就班,雖然看似意外頻發,危機頻發,卻最終有驚無險。

轉眼間,上千年時間過去。伴隨著空間切割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韓陽終於做出了一個有史以來最為重大的決定。

他決定發動起整個文明的工程力量,切割一塊高達五光年半徑的空間離開這個宇宙變成小宇宙,並搬運超過十萬顆行星到小宇宙中去。

恒星對於小宇宙來說,對於六級文明來說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它上麵的物質難以利用,光和熱的話又完全可以通過人工設備來代替,還不如多搬運一些行星進去。

這一項工程再度用去了整個人類文明2000多年的時間。2000多年之後,伴隨著總計超過700萬億噸反物質與正物質的反應,這一片半徑為五光年的空間徹底與當前宇宙脫離,成為了一個真正獨立的宇宙。

此刻,這個小宇宙之中才僅僅隻有10顆行星。它們分布在100億公裡範圍以內,互相圍繞著,混亂的旋轉著。

每當出現碰撞風險,又或者脫離軌道的風險,行星發動機便會啟動,修正它們的軌道,讓它們始終保持穩定。

人類艦隊總計數百萬艘飛船也全部進入到了小宇宙之中。

當所有空間門關閉之後,人類文明徹底與三維大

宇宙斷開了聯係。

超距通訊斷開了,無處不在的微波背景輻射消失了,萬千星辰消失了,夜空之中一片漆黑。

但下一刻,先期搬運進來的10顆行星之上,經由人類科技製造而出的燈火,便如同光毯一般,鋪滿了整顆星球,讓星球如同寶石一般璀璨奪目。

星球改造工程還在進行之中。韓陽打算將每一顆搬運到小宇宙之中的行星,都改造成與地球差不多的質量,令它具備適宜人類身體的重力,再補充氣體製造出大氣層,培育出那些曾經在地球上生長的植物,放養動物與水生物,最終,要讓每一顆星球都像是地球一樣。

不同的星球之間還會有十分方便的交通設施,不同的星球會有不同的風景地貌,會有不同的特產,滿足每一個人的差異化需求,任何人都可以選擇任何一顆星球居住。

看著此刻還滿是空曠,滿是冷清死寂的小小宇宙,韓陽已經開始暢想對其完成改造之後,上萬億人口在其中舒適、安全的生活的場景。

“這,是我們的宇宙。獨屬於我們人類的宇宙。”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