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發展的規律(2 / 2)

“那好,這件事就交給你了。我的要求是,製造出重量不到500克的手機,並且在明年完成上線。”

“時間這麼緊?”

郭士納有點後悔了,一年時間就拿出更輕巧的手機,著實有點難為人。

“不急不行。據我所知,索尼和京瓷都在研究更輕便的手機,同時NTT也有意引進摩托羅拉最新款手機。”

“如果我們明年無法推出600克以下手機,公司將不會在手機行業有任何競爭力。”

現在的手機非常簡單,沒有遊戲、沒有視頻,甚至連短信功能都沒有。

隻要肯下功夫,還是很容易達成目標的。

“明白!”

郭士納點頭答應的同時,準備挖摩托羅拉的牆角。

現在摩托羅拉就是手機行業的一哥,盯著它準沒有錯。

將又一項幾年裡注定虧損的項目丟到星海半導體之後,竹下雅人回到自己的會長辦公室。

“嗯,我想想,公司什麼時候進行拆分比較合適。”

竹下雅人不想東芝等公司在星海半導體占據太多股權,所以準備在89年或者90年,將公司拆分成平等的4個公司。

第一公司星海芯片,主營半導體芯片業務,主要研發方向是閃存芯片和相關產品。

第二公司星海移動,主營手機業務,主要研發移動電話,以及未來日本政府主推的小靈通。

第三公司星海代工,主營半導體代工業務,走台積電路線。

第四公司星海救災,主營災害應急收音機項目,屬於旱澇保收的公司類型。

他的計劃是,借助日本泡沫經濟破裂。

花錢收回一部分股權,然後將幾家公司剩下的股權,大多折合到第四家公司,也就是災害應急收音機項目。

泡沫危機的時候,現金為王。

相對於風險大利益大的項目,大家會更偏向於保守投資。

為什麼日本在泡沫經濟過後,高端項目紛紛掉隊。

日本國內投資日趨保守,同樣是罪魁禍首之一。

不敢巨額投資新技術,怎麼能贏得未來?

日本90年代之前的大發展,以及韓國在21世紀的快速崛起,都是靠著對高科技的巨額投資。

美國在21世紀拚命打壓中國,也是因為中國大手筆投資半導體等尖端科技。

“應該不會有我想的那麼順利。嗯,星海代工的股份,少分割一點。”

星海芯片和星海移動,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賠錢項目。

起碼在1993年之前,看不到盈利的曙光。

星海代工就不一樣了。

1990年是微軟推出第一款,比較具有實用價值圖形操作係統的時間。

這款注定火爆的Windows3.0,將會極大推動整個半導體行業,尤其是內存芯片行業的發展。

到時候,市場上的內存芯片會極度緊缺。

能生產內存芯片的代工廠,自然能收獲大筆訂單,進而賺到無數鈔票。

麵對這麼一家印鈔機,東芝、NEC等公司自然不會輕易放手。

不過沒關係,代工行業也是有起伏的。

尤其星海代工還是日本代工企業,就更容易遭受低穀期。

到時候竹下雅人再收回股份,也不算很遲。

因為芯片代工業務最輝煌的時代,需要等到智能手機普及後才會出現。

將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全部在紙上寫一遍後,竹下雅人直接燒掉紙張。

眼下這還是個秘密,不能泄露出去。

如果讓彆的日本人知道,他要削減東芝等公司的股份,然後將這部分股權賣給美國公司,絕對會罵的狗血淋漓。

當年索尼隻是選擇在美國上市,就被本國民眾各種噴。

星海半導體這樣割自己人肉送給美國的行為,就算

被民眾噴叛國都不奇怪。

日本表麵看起來很開放,骨子裡其實非常保守。

最典型的就是氫氣新能源汽車和等離子顯示屏項目。

這兩個項目的專利都被日本公司壟斷,導致彆的玩家紛紛走電力新能源汽車路線,以及液晶顯示屏路線。

當然,大家走彆的路線,也和日本選擇的路線不太好有關。

氫氣確實更加的安全環保,但它實在太危險了。

電力新能源汽車出現事故,最多就是引燃汽車。

氫氣新能源汽車出現事故,就是一枚枚炸彈。

在有選擇的前提下,出於安全和利益考慮,彆的國家自然主推電車項目。

等離子顯示屏項目理由不同,但結果卻大差不差。

等離子顯示屏效果好,但價格昂貴。再加上日本的壟斷,大家自然果斷選擇液晶屏。

事實證明,在無法堵死每條道路的情況下玩壟斷,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星海半導體準備一分為四,但整個集團的大趨勢,確是進行合並。

現在星海集團的各個項目實在是太疏散了,大家各乾各的,完全沒有整合到一塊。

他想要將所有公司整合到一起,成立四級管理製度。

總公司星海集團,

一級子公司星海半導體、星海遊戲、星海投資、鬆本製造。

二級子公司則是一級子公司的分支,比如果星海芯片、星海代工等等。

三級子公司則是二級子公司的分支,比如說星海半導體正在研發的閃存相關產品。

此外,竹下雅人對內存芯片領域,同樣的野心勃勃。

不過他想等日本內存芯片市場沒落之後,再進行殘局的收割。

穿越者最大的外掛,就是擁有長遠的視野,不必計較短期內的得失。

有的想法很難快速實現,有的想法則可以立即執行。

星海集團的整合,就是可以立刻執行的項目。

不過暫時,隻能整理成三級管理製度。

星海集團下麵是星海半導體,星海半導體下麵是星海代工。

既然要成立星海集團總公司,自然要調整大家的工作崗位。

星海半導體、星海投資、星海遊戲大體保持原樣。

郭士納三人隻是多了一個星海集團總部副社長的職務,負責的項目基本沒變。

變化比較大的是鬆本製造。

鈴木善介成為星海集團的第一副社長,負責總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解除鬆本製造社長職務。

新任社長,則由原本的副社長小林博明擔當。

公司的另一位重要管理生產部的鬆本勇人,則升職成副社長。

同時,遠在中國的角田弘毅,這一次也成功升職副社長。

這是對他表現的獎勵,也是在暗示公司管理層。

想要快速升職,最好的選擇就是去海外,幫助公司擴展業務。

其實竹下雅人還想升職美國方麵負責人錢伯斯,但考慮到他才剛剛入職不久,並且之前沒有做主要決策人的經驗,就沒有揠苗助長。

不過今年下半年,就會是他升職成副社長的日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