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爔話裡話外都在暗示,七國之亂錯在景帝。
朱元璋也認為七國之亂錯在輕率削藩。
在他看來,隻要藩王之間製衡得當,單個藩王根本無力對抗朝廷,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便始終掌握著主動權。
位高權重者先做出友善寬容的姿態,雙方的關係便容易相處,否則將會搞得很僵。
朱元璋當初實行分封的目的在於讓藩王取代武將鎮守邊塞,拱衛朝廷。
邊塞肯定是需要駐兵的,統兵者不是藩王,便是武將。
京師與邊境地區距離遙遠,充分授權,便宜行事,方能靈活應對敵軍來犯。
如果藩王不可信,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將就可信?
誰能保證武將之中不會出個司馬懿?
朱高爔見老皇帝臉上風雲變幻,表情豐富,猜測老皇帝已無心檢查他儒家經典的學習情況,懸著的一顆心漸漸放回肚子裡。
孰料老皇帝見他神情放鬆,竟陡然興起,斜著眼問道,“謝縉沒教你學四書五經?”
朱高爔的心再次提到嗓子眼,“教了”。
“背誦一篇《詩經》,讓咱聽聽”,老皇帝眯上眼,做洗耳恭聽狀。
隻要不指定具體內容,朱高爔便能靠著腦子裡以前的存貨蒙混過關。
他朗聲背誦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