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爔慢吞吞吃著點心,等待老皇帝接下來的談話。
也許關係重大,但是他毫無準備,這些天雜事太多,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隻能隨機應變。
“平遙訓導葉伯巨說咱分封太侈,爔兒,你怎麼看?”老皇帝悠然開口。
一些關鍵的問題,他得親自考核過,才能放心。
朱高爔緩緩開口回答:“天下初定,皇室根基不穩,必然要實行分封,否則,虛弱的皇室靠什麼駕馭各路豪強?”
“漢高祖劉邦出身於平民,漢初,若是劉氏宗王勢力孱弱,深知高祖底細的功臣勳將為何臣服於劉氏皇帝?”
“再者,北元殘餘勢力盤桓於漠北,不得不防,必然得在北方長城沿線部署大量兵力。”
“京師地處江南,距離北征前線太遠,指揮、調遣兵馬,多有不便,需要派征善戰的將領鎮守邊塞,授予便宜行事之權”。
“葉伯巨擔心藩王數世之後,尾大不掉,藩王勢大的根本原因在於帶兵,若無兵權,諸王不足為懼”。
“兵權不給藩王,隻能給武將。”
“問題是,藩王不可信,難道武將就可信?”
“重兵在握,誰能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司馬懿?”
“對邊將的製衡之策,或許短期有效,時間一長,必將有統兵將領脫穎而出,勢力膨脹,養虎為患,難以節製”。
“朝廷兵力布置虛內而實外,將領擁兵自重,身懷利刃,殺心自起,蠢蠢欲動,覬覦皇位,唐末安史之亂便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天高皇帝遠,有的武將拚命壓榨底層將士,撈取私利,吃空餉,把將士當農奴使喚,敵人來犯時,不顧一切地逃命”。
“外敵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卷土重來,皇權相對勢弱,不能完全倚重武將,隻得實行分封”。
“保證邊境安全,同時避免出現司馬懿那樣的權臣,隻能分封皇子,控扼邊防,抵禦外敵入侵,拱衛邊陲”。
“沒有一勞永逸的萬全之策,隻能動態地相機抉擇”。
朱高爔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老皇帝聽著頻頻點頭,麵露滿意之色。
權力是大家給的,是藩王和和武將浴血奮戰換來的,是日複一日休養生息、謹慎經營積攢的,大孫子能懂得製衡之道,著實難能可貴。
治大國如烹小鮮,哪怕隻是微調,也得揣了十二分的小心,有足夠的耐力和謹慎方可,稍有不慎,就糊在鍋裡了。
老皇帝滿懷欣慰地淺啜了一口茶。
稍事休息後,老皇帝接著問了下一個問題:“太孫登基後厲行削藩,導致丟了皇位,他錯在哪兒了?”
朱高爔開動腦筋,前世記憶的曆史知識,不疾不徐地回答:“太孫哥哥曾跟爺爺說,若是藩王犯上作亂,則‘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則削其封地;再不可,則廢置其人;仍不可,則舉兵討伐’。”…。。
“但是,太孫哥哥閏五月登基,七月便派李景隆帶兵捉拿五叔回。”
“所有的道理他都懂,卻選擇直接拔刀。”
“把先前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省略了前幾步,直接動手抓人,如此急不可耐,簡直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