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以上履曆,可以看出,耿炳文守城頗有章法,能獨擋一麵,而主動進攻方麵,則並非其所長,大多是聽從大將軍徐達的調遣指揮。
聽聞耿炳文統兵北征,朱棣率軍主動出擊,先在中秋之夜奪下雄縣縣城,繼而在月漾橋設伏,擊潰援軍,隨即迫降莫州,在一天之內,消滅耿炳文的近三萬先鋒兵力。
耿炳文以用兵審慎著稱,朱棣隨後利用降卒,先聲後實,促使在滹沱河兩岸紮營的耿炳文合兵防禦。
朱棣帶領燕兵精銳晝夜不停,縱馬疾馳,進抵真定,趁其南岸兵力北渡、防守出現漏洞,率兵突襲,猛衝猛打,勢如猛虎。
耿炳文倉促應戰,陣形一度紊亂,燕兵趁機如狂風般衝擊,透陣而過。
燕兵攻勢凶猛,耿炳文指揮部眾且戰且退,退入城中,緊閉城門,勒兵不戰,打算據城堅守,以發揮所長。
朱棣圍城攻打,三日不克,一籌莫展。
曠日攻城,毫無進展,堅持下去,徒耗士氣,實非上策,朱棣隻得先帶兵返回北平休整。
燕兵主動撤圍,說明耿炳文的防守策略基本上成功可行,若是讓耿炳文像顆定子一樣釘牢在真定,擋住朱棣的南下之路,以守為攻,單憑曠日持久的消耗,燕王都得敗下陣來,不失為朝廷取勝的良策。
但建文帝及其團隊卻不這麼認為,黃子澄、齊泰認為北征速戰速決,耿炳文初戰失利,應承擔主要責任,於是決定臨陣換將。
真定之戰勝負未定,建文帝急於取勝,換下身經百戰的耿炳文,聽從黃子澄、齊泰的建議,令曹國公李景隆取而代之。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兒子不假,但他真地沒繼承他爹打仗的本事。
而建文帝卻看不出李景隆隻會紙上談兵,決不能倚重,他為李景隆舉行了隆重的出征儀式,並且充分放權,準他“一切便宜行事”。
建文帝如此大張旗鼓地派李景隆出征,張揚而高調,實際效果卻極其有限,燕王不是嚇大的,京師的陣仗搞得再大,也得在戰場上見分曉,唯一的用處可能在於,為自己壯膽。
朱棣聞訊,毫不客氣地將李景隆稱為“膏粱豎子”,從容向諸將分析其“寡謀驕橫,不知用兵”的五大敗征。
“李景隆怎麼會是老四的對手?”老皇帝聽到這兒,心情複雜地說道。
兒子有本事,他身為父親,理應驕傲。
可是,聽聞子孫骨肉相殘,老皇帝的心情無比沉重,不由得長歎一聲,還不如從一開始,便讓老四繼承皇位,免得橫生戰端。
“爔兒,若是讓你繼位,你可有辦法安撫你爹,不讓他起兵?”老皇帝看著大孫子,認真地問道。
“父王靖難,實屬無奈,並非為了爭奪皇位,若非建文帝百般逼迫,父王一忍再忍,退無可退,怎會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起兵?孫兒心疼父王,定然不會將父王逼入絕境,爺爺儘可放心”,朱高爔從父子親情的角度論述道。
“若是你爹執迷不悟,非要爭奪皇位呢?”老皇帝一臉正色地逼問道。
雨落石兮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