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光隻有我能看到?
劉禪一邊沉思,一邊緩緩的向自己的床邊走去。
看到劉禪生龍活虎的走進房間,關羽的心也放下了一大截,走過來要牽劉禪的手,嘴裡笑著說,“禪兒,你醒了,這我可放心了。”
劉禪抱拳行禮,不動聲色的將手避開,“勞叔父掛記,我已經好了。”
記憶中,劉禪跟關羽的關係算不上親密。
劉禪出生後,劉備沒過多久就請來了諸葛亮,很快就‘移情彆戀’,不怎麼跟關羽張飛同榻而眠了,倒是經常與孔明一談就是一整天,晚上也經常直接留孔明在家裡睡。
而趙雲作為劉家的保鏢,雖然不經常往內宅跑,但跟劉禪也還算熟悉。
所以,在幼年劉禪心裡,隻有孔明才是真正的叔父,而關羽和張飛,真的不熟,還不如護院的趙雲熟。
但小劉禪心裡,最親的人還不是孔明。
劉禪心中最親的人,是自己的後媽孫夫人。
雖然隻是後媽,但是劉禪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死了嫡母,不到兩歲死了生母,此後劉備迎娶了孫夫人,在劉禪的幼兒時期,是孫夫人帶了他三年多,一直將他帶到了七歲。
三歲到七歲,正是形成記憶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日夜操心帶大他的人,就是他的親娘。
所以孫夫人回江東,已經七歲的劉禪,才會不爭不吵乖乖的準備跟著回江東。
在小劉禪的心中,去江東,不就是跟著娘親去外婆家嗎,有什麼不對的。
也正因為如此,小劉禪的心中,對張飛和趙雲一直不怎麼感冒。
試想一下,一個七歲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準備跟娘親回外婆家探親,結果衝過來兩個人,將娘親的屬下一刀砍了,說你不能去外婆家,你娘是壞人,然後把他抱回了家,從此他再沒見過娘親了,他對這兩個人能有什麼好感嗎?
隨著劉禪的長大,當了皇帝的劉禪,自然知道,趙雲才是真的對自己好的人,而後媽身邊的屬下居心叵測,趙雲其實是救了他的命,作為一個成熟的居上位者,趙雲兩次不顧生死救他性命,當然是立下了大功,必須要重賞,但兩次救他的時候,他偏偏都還不懂事,幼年時的情感難以改變。
以至於當皇帝後的劉禪對趙雲一直不冷不熱,理智上講,這個人是自己救命恩人,情感上講,又是小時候討厭的人。
看到劉禪避開自己的手,關羽尷尬的摸了摸胡子,不過也沒有太在意。
劉禪這個孩子,一直都不是特彆聰明,雖然已經八歲,但待人接物,沒有一點劉備的樣子,說的不好聽一點,是有些木訥。
關羽跟劉禪不熟,並不代表關羽不喜歡劉禪。
關羽,張飛,趙雲和諸葛亮一樣,是劉備陣營中最忠心扶持劉禪的人,他們跟隨劉備已經不完全是為了建功立業了,而是跟定了劉備這個人,讓他們去扶持劉備親骨肉以外的人,他們過不去內心的坎。
而大部分文臣武將,站在集團的利益來考慮,扶持劉備的養子劉封才是最好的選擇。
劉禪雖然避開關羽牽她的手,卻給關羽行了禮,關羽不但沒有介意,反而挺欣慰的。
阿鬥居然懂禮數了。
無論是關羽張飛,還是諸葛亮趙雲等人,嘴裡雖然不說,暗地裡,他們對劉禪都有些迷信的心理。
這孩子出生前,甘夫人夢見了北鬥入懷,這是大富大貴之兆啊。
民間傳說,有些孩子特彆旺父。
而劉禪,正是個旺父的孩子。劉禪出生前,劉備隻有一個新野縣,勢窮力孤,而劉禪出生後,徐庶來投,走馬薦諸葛,劉備勢不可擋,戰赤壁,占荊州,踞益州,事業越來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