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大雪封路,你一天能訪幾家?
這樣能救幾個人?
劉禪勉強笑了笑,
“叔父放心,你剛才所說的措施,我們一件不落的執行。
我在南郡,找一些窮困人家去賑濟,算是額外做的事,不影響你的措施。”
一方麵,劉禪想看看現在真實的民間,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自從她穿越過來,一直忙著搞權力搞軍事,根本還沒來得及看看民間。
就算她不能像其他穿越者那樣,沒有能力隨手就是拯救大漢,拯救大明,拯救大唐什麼的,但好歹也應該看看這個時代的百姓到底是怎麼生活的吧。
另一方麵,隨著她的地位漸漸穩固,也是要到了收割一波民望的時候了,讓手下人去賑濟百姓,出錢的是她,人望卻被手下人拿走了。
後世的明清兩朝,皇帝們可喜歡搞這個調調了,比如永樂帝,宣德帝,不管史書如何記載他們一個殘暴好殺,一個喜愛玩樂,但當時的民間,總流傳著他們愛民如子的故事。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倆位喜歡親自主持民間的事,尤其喜歡給京城附近的百姓主持公道。
賑濟百姓,劉禪親自出馬,以後在荊州的人望,那還不是直線飛升。
聽到劉禪的話,諸葛亮忍不住勸道,
“你是一州之主,那麼多軍國大事要你處理,你親自去賑災,又能賑濟幾個人?
不如你居中調度,把事交給手下人去做,如此,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如果你事必躬親,事事親為,隻會讓自己過於勞累。”
劉禪無語?
事事親為隻會累著自己?
你知不知道,如果我不穿越過來,幾十年後的你會累成什麼樣?
現在,諸葛亮在勸彆人不要太累,將事交給手下人去做,怎麼聽都感覺違和。
劉禪小小的臉上,滿是堅定,
“阿鬥覺得民生就是最大的軍國大事。就算救不了多少人,能救一些也是好的。
當年父親攜民過江時說,夫濟大事者必以民為本,阿鬥長大後,從來不敢忘記父親的教訓。
叔父,阿鬥身為荊州之主,自當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賑濟百姓這樣的善事,怎麼可以不親力親為?
至於勞累,為了複興漢室,阿鬥惟有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這假大空的台詞念出來,劉禪自己都覺得尬。
人家是用了一生在踐行的話,說出來就理所當然,你劉禪毛都沒長齊,就說這種話,似乎有點不適合眼前場景。
而且一個九歲不到的孩童說什麼死而後已,也太奇怪了。
諸葛亮聽到鞠躬儘瘁死而後已,卻完全愣住了。
從未想過,劉禪小小年紀,對複興漢室卻有如此的執念。
喜歡開局成了阿鬥,還是個女阿鬥請大家收藏:開局成了阿鬥,還是個女阿鬥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