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點點頭,不過她笑著請求道,
“我想請老先生去我府上給我看,不知道父親能否應允。”
此言正合劉備的心意,之前華佗也是這麼和他商量的,當然是立刻就答應了。
劉禪是不可能在劉備的府上,讓華佗給自己把脈的。
劉禪把華佗帶到自己的府上,一番寒暄後,劉禪笑著說,
“老先生,你給我家裡的人也把把脈看看她們身體吧。”
說完就請華佗先給孫魯班,春梅等人看看病。
嚇得華佗連連擺手,
“大王家裡的寶眷,華佗不敢把脈,望聞問切,華佗看看麵相就行了。”
這個時代雖然男女大防不像後世那麼嚴重,但男女授受不親,是戰國時期就有了的規矩,醫生哪裡能那麼隨便觸碰女眷的身體。
但醫生也並不是不懂女性的脈象,因為平民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講究,孔子早就說過,禮不下庶民,老百姓一天到晚要做事,哪裡能講究那麼多。
劉禪笑了笑,她可不會講究這麼多,如果哪天自己真的生病了,她肯定會讓醫生給自己把脈的,望聞問切中,切是最重要的檢測手段,如果沒有切,其他三者都隻是輔助手段。
但她現在,還沒有改變世界風氣的能力,既然華佗不敢給她們把脈,劉禪也不強求,如果孫魯班她們真的有病,劉禪肯定會堅持讓華佗給她們把脈,但是她們並沒病,就不用強求了。
將所有自己親信的丫鬟們全部叫出來,讓華佗一個個都看了看,華佗笑著說,
“大王府裡,每一位都身體安康,沒有誰有什麼隱患。”
劉禪笑著將所有人全部屏退了,就連孫魯班和春梅都退下了。
華佗正要給劉禪把脈。
劉禪卻擺著手拒絕了,她早就決定,不可能讓華佗給她把脈的,這樣的神醫,一搭上脈立刻就知道自己是女孩兒了。
若是在荊州,劉禪倒不怕,現在她在謀奪益州的關鍵時刻,肯定不能暴露性彆。
劉禪笑著說,
“老先生,我沒有病,你也知道,十三歲沒有變聲是一件正常事情。”
華佗點了點頭,確實,十三歲沒變聲對於男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劉備也說過了,給劉禪看病主要是治療她的性彆認知障礙,所謂看變聲期隻是一個幌子。
他現在需要跟劉禪先混熟絡,但華佗還是問了句,
“魏王公子讓我來成都,是為了大王受傷的事,我看大王目光炯炯,身體康健,想必沒有內傷,不知道大王是否方便讓我看看外傷。”
劉禪笑道,
“些許小傷,早已經痊愈了,就不勞老先生看了。”
華佗也不堅持,他看劉禪紅光滿麵,氣色極好,確實不像受傷之人。
劉禪也讓家裡人辦了一個宴會,隨後和華佗各自在案桌後坐了下來。
劉禪給華佗敬了一杯酒,華佗受寵若驚,然而,劉禪的一句話,卻把華佗驚呆了。
劉禪笑著說,
“老先生,我也在家裡經常看書,也看過不少醫書,我想拜老先生為師,學習醫術,不知道老先生願不願意再收一個徒弟。”
劉禪覺得,自己天賦舉世無雙,如果認真的學習醫術,再加上自己還有後世的生理學知識,一定可以成為新一代神醫。
華佗起身,長揖行禮道,
“醫者,小道也。大王是萬乘之尊,怎麼能學習這種小道,華佗萬萬不敢行此悖逆之舉。”
其實劉禪要學點醫術,華佗反正也沒事,他覺得劉禪如果閒來無事,教教劉禪也沒關係,但這種小道,就算他教了劉禪,也不敢說出讓劉禪拜他為師,收劉禪為徒這種話。
難道皇帝閒來無事,找個老農學一下種田,老農敢以皇帝老師自居?
劉禪哈哈大笑,
“華老先生謙虛了。醫者可不是小道,神農氏寫下《神農百草經》,名列三皇,軒轅黃帝寫下《黃帝內經》,位忝五帝。
他們都是我華夏始祖,一代聖皇,怎麼能說醫者小道。”
後世的人,當然知道《神農百草經》不是神農寫的,更知道《黃帝內經》不是黃帝寫的,但這個時代,沒有考古學,誰也不知道先秦到底是怎麼回事,雖然漢代《淮南子》中就推測《黃帝內經》不可能是黃帝所寫,之所以冠以黃帝之名,隻為推本溯源也。
而醫生們卻對此這兩本醫經為聖人所寫深信不疑,甚至就算不信,也得強迫自己信,哪個行業的人,不想給自己這個行業找個牛氣的祖師爺。
而再牛的祖師爺,難道還能牛得過軒轅黃帝和神農氏嗎?
但醫生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所以大部分士大夫都對醫生們認的祖師爺嗤之以鼻。
聽到劉禪竟然承認醫術傳承於兩大聖人,這讓華佗瞬間激動得不能自已。
他一輩子所學的術,在劉禪這裡得到了最高的評價。
他一輩子行醫,雖然得到了不少禮遇,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畢竟隻是一個草民,彆人都是用他時尊敬,不用時禮送。
沒有一個權貴誰願意真的跟草民結交。
想靠醫術謀取錢財容易,謀取一個士人的身份,太難了。
遠遠不如文學,不如經學。
就算是太醫令這樣的官位,都不是一介草民能夠染指的,就算醫術再強也一樣。
更何況太醫令隻是一個六百石的小官,而且名義上是官,實際上是服務行業,與宦官相同,不算朝廷命官,不是文武大臣,不列朝班,就是個服務人員而已。
而劉禪竟然不但承認醫術是兩位聖人的傳承,甚至願意拜他為師,華佗如何能不激動。
他顫顫巍巍的說道,
“拜師之事,草民絕不敢當。但大王真要學,草民必傾囊相授。”
他要是真敢收劉禪做徒弟,以老師自居,明天劉備就得砍了他,劉備不砍,諸葛亮都得砍了他。
劉禪也沒有強行非要降低自己身份,笑著玩了個諧音梗,
“如此那就多謝老先生了,希望老先生真能以《青囊》相授。”
華佗再次愣住了,問道,
“大王知道我寫的書?”
劉禪笑著說,
“我有所耳聞。”
華佗寫的《青囊書》,本來是他的不傳之秘,打算等自己年老之後,選擇一個最信任的徒弟傳授。
雖然他已經六十幾歲(曆史上華佗被殺時六十三歲,但三國演義讓華佗延遲了十幾年被殺,七十五歲到處行醫太離譜了,隻能把他的年齡改小十幾歲),但他身體健康,依然常年四處行醫,他覺得自己還能活很久,還沒想過到底將《青囊書》傳授給誰。
劉禪對這個時代的這個特點很是無語,除了學文學武,其他各行各業總是防著自己的徒弟,不到自己收山的那天,就不教徒弟看家本領,生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導致很多東西都失傳了。
劉禪笑著說,
“老先生剛才說過,會傾囊相授,可不要藏私啊。先生放心,就算先生不願與我師徒相稱,我也會保先生一世富貴的。”
華佗重重的點了點頭。
他求了一生的官,隻盼自己能得權貴賞識,能夠擺脫平民的身份,如今劉禪對他如此禮遇,他哪裡會藏私。
如果真能跟劉禪結一段師徒情誼,就算沒有正式拜師,以劉禪這些年的好名聲,也會給自己一個像樣的身份。
他對錢財毫無想法,一代神醫,不知道積累了多少財富,他想要的是士人的身份。
華佗少年時,曾經被舉為孝廉,卻拒絕了,選擇了醫術,這也是他後來一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
如今雖成一代神醫,但卻再沒有舉孝廉的機會了。
年輕時為了錢財選擇了醫術,如今卻隻想做一個官員。
真正的官員,而不是太醫令這樣的名義上官員,實際上的服務人員。
同時,他也想將一身醫術傳承下去。
接下來的幾天,華佗對劉禪果然傾囊相授,開始認真的傳授青囊書。
當然,中醫講究實踐,就像當年諸葛亮傳授劉禪兵法,天文等各種知識,教的隻是理論,實踐才能真的出真知。
而劉備,諸葛亮聽說劉禪跟著華佗學醫術,也沒有生氣。
醫術雖然隻是小道,醫生也隻是不入流的工役,但諸葛亮這個人很豁達,他自己也曾經學習各種三教九流的東西,甚至還學過農,學過喪事的樂器,阿鬥學點醫術,隻要不沉迷其中真的跑去當醫師,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諸葛亮這個親生父親都不在意,劉備這個相父就更不在意了,他自己都喜歡做些亂七八糟的事,怎麼會管劉禪學醫術。
劉禪:你說誰是生父,誰是相父?
(今天三章合成一章了。
老讀者越來越少,追更已經低於兩千連續好幾天了,新讀者是沒有的。本來90萬字再求的,現在看來,90萬字時隻怕已經沒人了。提前求讀者大大推薦本書的新書名。)
喜歡開局成了阿鬥,還是個女阿鬥請大家收藏:開局成了阿鬥,還是個女阿鬥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