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她敢跟父親兵戎相見?”
孫尚香差點被劉備的話逗笑了,
“今年九月初一,在成都主父宮裡和你兵戎相見的人是誰?”
我的老頭子,你還活在夢裡麼?
孫尚香接著說道,
“夫君,你彆想那麼多了。我知道阿鬥是女孩兒的時候,早就已經大局已定了。我告訴你真相,隻不過是讓你們父女倆真的在戰場上相見而已,你打不過阿鬥的,而且白白便宜了曹操和我兄長,你難道忘了諸袁是怎麼滅絕的嗎?
現在這件事已經算是解決得很完美了,誰也沒有死,一個人都沒有死,就解決了最重要的事,難道還不好嗎?
如果真的在漢中打一仗,現在吳夫人,永兒,也許還沒有現在這麼好的生活,阿鬥就算再大方,也會對他們心生疑慮的。”
劉備聽了,終於沉默了。
如果阿鬥不是一個女兒,那麼就算她做出起兵推翻父親的事,劉備也早就原諒她了。
她做的一切事情,都做得太完美了,完美到劉備找不到指責她的理由。
就說自古以來,誰能在宮闈之變中,不殺一人,和平奪權,事後還妥善安置被推翻的對象。
她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她從小就覺得自己有複興漢室的責任,從小就有拯救天下非我其誰的壯誌,那她變成了女孩,當然不會乖乖的讓出手中的權柄。
真正站在劉禪的立場去想,劉備是能夠理解劉禪的。
可是,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真的能站在彆人的立場去想事情。
劉禪,一個女兒,奪走了父親的基業,打算把劉氏江山交到外人手裡,這就是劉備看待這件事的立場。
孫尚香繼續說道,
“曹操以十州之地,已經休養生息兩年,囤積糧草財物無數,眼下大軍壓境,阿鬥親率十五萬大軍應敵,後續還會繼續征調大軍。
此時是曹操與阿鬥的關鍵之戰。夫君不該再對阿鬥有掣肘之心。”
劉備暼了孫尚香一眼,說道,
“我自然知道輕重,不需要你來提醒。阿鬥離開益州時我就說過,絕不會在後方搗亂。
倒是你,你既然死心塌地的站在阿鬥那邊,你又來益州做什麼?”
孫尚香嫣然一笑,說道,
“什麼叫我死心塌地站在阿鬥那邊?
我是站在你們父女這邊,夫君彆忘了,我們和阿鬥都是一家人,我們本該就是同一戰線的人。
阿鬥怕你在益州寂寞,讓我來陪陪你。”
想起劉禪對她說的話,孫尚香忍不住小臉一紅。
劉禪說,
“娘,如今你已經二十八歲了,是時候多陪陪父親了,不然等以後年老色衰,就隻有夫妻相敬,而無兩情相悅了。”
劉禪說這話,差點被孫尚香罵死。母女倆相處,就是曆史上最正常的皇帝與太後。孫尚香並無插手軍政大事的權力,即使監國,也是起到象征的作用,但孫尚香在生活中的地位卻很尊崇。
所以劉禪敢調侃母親和父親的關係,自然被孫尚香教訓了一頓。
但教訓過後,孫尚香又覺得劉禪說的有道理。
這也是為什麼劉禪一勸,她立刻就從荊州來到了益州。
劉備看著孫尚香美麗的麵容,突然想起,與她好像又已經分離了兩年了。
久彆勝新婚,劉備突然覺得,這個時候把孫尚香推到益州來,劉禪還真的挺孝順的。
知道老爹退休生活無聊,現在缺什麼。
然後劉備又想起,呂後掌權之時,曾經瘋狂的封呂家子弟為王。
呂後的江山還是劉家的都敢這樣,劉禪可是以劉家的血脈的身份,領的父親的基業。
她敢不封劉家子弟為王,敢不給劉家子弟封疆裂土?
要想報複逆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生幾個兒子,生幾個,不,幾十個兒子出來,一人割走逆子一個郡,基業不就奪回來了?
不行!
不能這樣,這樣的話,又會釀成七王之亂,給百姓,給天下,帶來巨大的隱患。
劉備思來想去,心裡矛盾,全然沒去思考,他都六十了,到底還有沒有能力生個七八九十個兒子出來。
就隻有一個吳夫人,一個孫夫人,能生那麼多才怪了。
但此刻,看著夫人含笑嬌羞的臉,明顯不是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