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武裝部派專人去隔壁縣常明老家的走訪調查。
經多方證實,常明,確實是常玉民的親侄子。
常家在他們當地原本還是不錯的,常明的爺爺,年輕時是他們村的支書,家裡有三個兒子。
常玉民是老大,常明的父親是老二常玉貴,還有一個老三叫常玉景,現在接了他老子的位置,還是在老家裡當支書。
當初還在被侵略的時候,常玉民和老二常玉貴在家裡就已經結婚了。
可那年月的日子實在不好過,後來常玉民的媳婦生產的時候出了岔子,一屍兩命,從那以後,常玉民也就單著了。
而他們家老二常玉貴也有一個孩子,也就是現在的常明。
一直到解放前,常家都老老實實的窩在那個小村子裡,過他們的小日子。
可後來南北線戰爭爆發,常玉民不甘心就在家裡麵朝黃土背朝天的過一輩子,於是就帶著他的兄弟,也就是常明的父親,家裡的老二常玉貴,直接去投了誌願軍。
結果兩年戰爭打下來,常玉貴直接死在了戰場,常玉民也因為各種緣故,從部隊裡轉業退了下來。
後來回到了家裡,常玉民這也算是載譽歸來,家裡也想給他再說個媳婦。
可那個時候,常玉民因為受傷的原因,卻並沒有這個心思,也不想耽擱彆人,所以也就一再的拒絕。
在家裡的時候,反倒是對他侄子常明疼愛有加。
一方麵是因為這是他親侄子,再加上兩兄弟在戰場上也都是相互扶持著的感情,而他自己不能生育,也就把對待後輩的那種感情,都傾注到了侄子長明的身上。
這也算得上是機緣巧合吧,常玉貴雖然死在了戰場,但他好歹也是留了後的,反正他也不能生了,乾脆就把常明當兒子了唄。
可後來,常玉民身體受傷不能生育的消息逐漸擴散了出去,對他家裡和他自己也造成了一些影響。
於是在轉業分配工作的時候,常玉民直接選擇了隔壁的木蘭縣,當了他們縣新建縣公所的一個小領導,除了逢年過節回家看看之外,他在這邊一待就是二十幾年。
期間他也多次想把常明帶過來,可是那孩子自己一直都不同意。
或許常玉民自己不知道的是,在常明的心裡,其實並不喜歡他這個所謂的大爸,甚至心裡還是帶著一些仇恨的。
畢竟,兩兄弟一起上了戰場,隻有他大爸回來了,他親爸卻死在了外麵。
那個時候,常明都已經快10歲了,多少也懂點事了,也有了一些小孩子的心思。
就這麼的,有著常玉民兩兄弟的名聲在,常家在當地的日子過得也還算不錯,就連常明這個沒爹的孩子,老常家也沒有虧待他,反而是比對家裡其他幾個孩子更好。
但是後來,隨著10多年前那一場風暴的刮起,常明就一下子支楞起來了。
那時候的常明已經20歲出頭了。
這孩子,性子倒是跟他大爸常玉民挺像,都有著一股“野心”,不甘心隻待在農村裡。
再加上,常明從小就長著一張還算英俊的臉,很討那些大姑娘小媳婦的歡心。
從小被家裡人寵著,又被外麵的人追捧著,長此以往,常明的心態自然就更不一樣了。
風暴刮起之前,常明在村子裡就不老實,是四裡八鄉有名的浪蕩子,最喜歡調戲大姑娘小媳婦,甚至因此還鬨過很多事端。
但老常家在當地多少還有點能耐,勉強都幫他把事情給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