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又測試了一下另一款攔截型號設備。
最終記錄顯示,在大約十七公裡高度附近爆破威力發揮不佳。
這兩型導彈離期望還有差距,即使足夠使用,但仍需優化。
時間還充裕,郝淮又一次投入了密集的研究開發當中去,不斷嘗試。
直至某個淩晨,實驗室傳來了轟隆隆的巨大聲響,整個場地瞬間炸裂成一片廢墟。
爆炸的那一瞬間,郝淮已經到了10公裡之外。
手裡拿著一份資料,記下了剛才實驗的數據。
望著熊熊大火中的工廠,他輕輕一揮手,一切又恢複了爆炸前的樣子。
再次走進工廠,調整數據,這次沒有爆炸。
經過多次試驗,導彈的各項性能正逐漸趨於完美。
6月中旬。
郝淮懸浮在21千米的高空。
下方,一枚防空導彈以每小時2.7公裡的速度朝他飛來。
幾秒鐘後,隨著一聲巨響,郝淮化為碎片。
轉瞬之間,他又完好無損地出現在萬噸驅逐艦的控製室裡。
郝淮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
“成了!”
“SA-N-7b4防空導彈終於改良成功了!21.9千米的極限攻擊高度,完全能夠對付各種偵察機了!”
對於這款改進後的SA-N-7b4防空導彈,郝淮感到十分滿意。
“下一步就是去軍工廠量產和測試!隻要確認性能穩定,就可以開始批量生產!”
先在虛擬空間裡完成研發,然後到實地軍工廠進行生產,這是郝淮一貫的工作模式。
由於現在軍費充裕,為了提高效率,每次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後,郝淮都會將其直接交給軍工廠開始量產。
海軍的資金足夠承擔試錯成本。
到現在為止,萬噸驅逐艦的整體框架已初具雛形。
許多核心設備也已經安裝完畢。
“把SA-N-7b4防空導彈和SA-N-7b3反艦導彈生產線搭建起來,萬噸驅逐艦就能進入最後的調試階段了!”
“隻要檢查無誤,一個月半的時間內,第一艘完整的萬噸驅逐艦就會下水!”
幾天後,在萬噸驅逐艦的控製室內,郝淮穩穩地站著。
499公裡之外,“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靜靜停泊在海麵上。
郝淮果斷按下發射按鈕。
相控陣雷達迅速鎖定目標,攻擊命令立刻發送至SA-N-7b3反艦導彈。
幾乎在一秒之內,後方的64個垂直發射單元打開。
總共64枚導彈騰空而起,在空中調頭轉向,二次點火加速,巨大的轟鳴聲如同打雷一般經久不散。
沒多久,這64枚SA-N-7b3反艦導彈就命中了航空母艦!
當郝淮出現在航母甲板上時,周圍的天空已被火光照亮。
“500公裡的最大射程!精確度能達到一米左右!”
在萬噸驅逐艦上,郝淮不僅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還配備了火控雷達和三麵陣雷達。
三大雷達係統加上天上的北鬥一號衛星定位係統,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導彈精度,同時加強了整體偵測效能,在火力控製上遠勝之前的型號。
“破浪”號一次最多可發射24枚反艦導彈,“龍麟”號則可達到18枚。而現在的萬噸驅逐艦,則能一次性投放64枚反艦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