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空戰大賽的八個隊伍幾乎是爭分奪秒地趕回休息區,關上門窗商討起對策來。
與個人競技和個人表演相比,混戰需要更多的策略思考,光憑一兩個人的實力遠遠不夠。
在之前的單打獨鬥或展示環節裡,隻需要派出最強的人上去就行了,表現好則士氣高漲,即使發揮不佳也不會立刻拖累整個團隊。
尤其是在單項比賽中,隻需要最強的那個代表出場即可,贏了就是皆大歡喜,輸了也沒辦法重來了。
這種形式下更注重考察的是飛行員個體的操作技巧,而非隊伍間的協同作戰。
方法簡單卻直接。
但是郝淮在前期的表現令許多人感到沮喪,主要是因為他實力過於突出,在原本計劃中的個人競賽環節,隻要狀態在線就有極大可能問鼎第一的位置,概率超過八成。
儘管如此,也有人指出,在演示環節做得出色,並不能保證就能在真正的對抗當中保持同樣高水平的狀態,畢竟兩者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但對於像奉飛學院或者珠寶航空這樣頂尖院校來說,並不會這麼輕易就被說服,大家普遍相信,根據郝淮已經展現出來的水平,至少證明他在實戰中絕不是易與之輩。
再配合上他的基本功,即便是在一對一對抗時處於劣勢也不怕,因為對方根本就承受不住高重力環境的壓力。
而大多數普通學員呢?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
要知道,要讓身體逐漸習慣並適應高G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且艱苦的過程。
對於空軍駕駛員而言,一旦因為訓練過激導致身體出現問題甚至暫時退出崗位,基本上就意味著職業生涯就此畫上句號,除非發生極端特殊的情況才會重新給予他們機會。
當前國際局勢相對穩定,大規模衝突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這使得想要恢複身份幾乎成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因此沒有人敢於貿然去挑戰自我極限,即便有些人自信滿滿也不敢輕易冒險,主要原因就在於此。
當然了,這類限製既有其優點也存在弊端。
它既保障了飛行員安全避免了國家損失重大,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束縛住了個人潛能的發揮空間。
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的規定存在才使得每一個能夠成功入列的人都變得極為寶貴,因為他們背後承載著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
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加入空中力量的,每年數以萬計申請者最後能夠入選的隻有寥寥無幾,可見選拔標準極其嚴苛。
於是乎,郝淮在個人項目上具備無可比擬的優勢,但進入團隊戰鬥後他就成為了眾矢之的,其他隊伍一定會優先考慮怎樣解決掉他這個麻煩製造者之後再來爭奪頭名寶座。
距離實際交鋒僅剩一天時間了,各方都抓緊準備之中。
奉飛學院這邊安排得井然有序,成員們快速吃罷飯便直奔會場開始探討次日應對策略。
負責餐飲的部分倒是提供了許多富有營養的食物供學生們選擇不過顯然此時此刻大家都沒有心情品嘗佳肴美味。
教室內氛圍格外莊重緊張。
副校長葉振啟端坐首位旁邊則是領隊楊茂教官而雷震等人則坐在下方各自臉上滿是認真表情。
“各位既然已經聚齊那麼接下來請大家針對明天即將麵臨的混戰提出寶貴建議。”院長開門見山說道,“鑒於本次調整為團體模式這對咱們而言無疑是一件喜事,尤其是考慮到夏天以及淮哥二位同學所帶來的改變使得形勢對我們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