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吃驚地看了許子明一眼,臉上露出笑容,“子明,恭喜你啊。這才多久而已,就已經升任郎中了。就是不知道,是哪一部的郎中?”
工部底下還有細分,大致為工部、水部、虞部,還有屯田部。
許子明這段時間以來的政績,總不能被分到屯田部去,沈清幾乎能確定,許子明現在應該是工部郎中。
工部郎中是從五官的官員,多少京官人到中年,才做到這個位置,許子明年紀輕輕就已經達到,可見朝廷對他能力的認可。
“我目前擔任工部郎中一職。”許子明肯定沈清的猜想,又指了指方大人和崔大人手裡的紙筆,“鉛筆自然省事,但壞處在於難以保存。你也知道實驗數據的重要性,這裡無法保存著電子數據,隻能通過紙張保存。鉛筆的適用範圍有限,需要換一種更耐保存的墨水筆。”
沈清這才發現,那兩個官員手裡拿的還真是鉛筆,順便看了一眼兩人手裡的數據,居然和上輩子沈氏集團實驗室的格式一模一樣!
不過轉念一想,這也是正常的事,上輩子許子明進入沈氏後,從頭到腳整頓了沈氏集團的實驗室。
如今又成了工部郎中,自然兩邊都有他強烈的個人風格。
“等等,你的意思是,這種中性筆需要我去造出來?”沈清震驚地看著許子明。
許子明正是這個意思,解釋道:“沈總,如今我們工部上下,包括囤田部的同僚,都在為你的船隻煉鋼,確實沒有空閒造筆。你也知道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若是一不小心丟失,先前的努力很可能煙消雲散。我也是出於節省成本考慮,才想讓您負責這方麵的事。”
沈清頓時一個頭兩個大,早知道她不該來工部這一趟!
“許子明,你該不會不知道,中性筆筆尖的圓珠有多難造吧?說到底,無論現在哪個地方都是小作坊。你的鋼都還沒煉出來,我怎麼造得出所謂的中性筆?”
要知道,就連前世的華國,也是在建國幾十年後,才突破了這項技術。在那之前,所有筆尖的小圓珠,都得從國外進口。
這也就是為什麼,沈清隻弄出了鉛筆,完全沒有打中性筆和圓珠筆的主意。
許子明提醒道:“沈總,您忘了?除了中性筆,還有一種筆也能叫墨水筆。”
沈清這才反應過來,許子明指的是什麼。
確實有一種筆,裝的是可以反複使用的墨囊,但筆頭卻是毛筆的樣式。
這樣的筆不但更加符合大齊人的使用習慣,而且比一般的毛筆更方便攜帶,確實要比她理解的中性筆好造得多。
沈清想了想,便同意道:“好,這事包在我身上。但我也要問問,你們工部的鋼煉得怎麼樣了?我們南北商行定的船,什麼時候才能開始造?”
許子明這才露出笑容,“若是進展順利,明年便可以投入生產。我們可以一邊煉鋼,一邊造船。”
沈清對許子明的話毫不懷疑,許子明不是個會說大話的人,“那就好。”
許子明話鋒一轉,不再提造船的事,而是和沈清說道:“據我所知,《太學例卷》已經真的打算停刊了。”
這事沈清早有耳聞,隻是不知道許子明的消息也這麼靈通。
她的消息是從李沛那裡得來的,許子明又是從哪裡聽聞的?
許子明看了一眼周圍,確定身邊的人都已經忙碌去了,這才說道:“前幾日,王老大人派人來,邀請我加入他們新創的百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