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鑽頭之上濕漉漉的泥土,李平安的眉頭也很是凝重。
隨著鑽井工作的持續,很多原有的計劃,也發生了改變。
最初的時候,李平安覺得,這可是嶺南道,挖井有個二三十米也就差不多了,可是隨著挖井工作的持續,一直到了七十米才出水,這就有問題了。
因為七十米才出水,這就意味著傳統的手動壓力井的方式取水肯定是行不通的。
不過幸好,李平安做了預案,在挖井的過程中,水井的寬度從最開始的碗口般大小,被持續擴展到了大號水桶般的寬度。
再不濟,也可以用桔槔,一桶一桶地往外取水。
更何況,李平安還有其他的取水方式。
隨著取土裝置,不停地將浮土運輸上來,大家忍不住趴在井口向下看去,黑洞洞的根本看不清楚。
但是扔進一塊下土坷垃之後,是真真實實能聽到水花濺起的聲音的。
但除了李平安之外,幾乎所有人在經過了最初的驚喜之後,都開始憂慮如何把水弄上來。
畢竟七十米的深度實在太高了。
縣令率先挑眉道,“也不是不行,七十米雖然深了點,但是用桔槔也是可以取水的,頂多麻煩點,但是總比沒有水強太多了。”
李平安道,“自然是有更簡單的法子,不然我豈不是讓老墨白忙活著一段時間了。”
李平安看向老墨道,“上井車。”
老墨點點頭,然後吩咐手下的學徒,先將打井架上的工具悉數撤走,然後將李平安所謂的井車放在了井口的位置。
井車是老墨根據李平安的建議,研究出來的一種新式取水裝置,論效率肯定比不過壓力井,但絕對也是個實打實的寶貝。
井車是根據轆轤發展而來的,圓木上絞纏繩索,索係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鬥隨之起落以取水,水鬥隻直上直下。
這是一個跨時代的裝備。
公孫縣令和賀縣丞就跟兩個好奇寶寶一樣,上前仔細觀察李平安所謂的井車。
隻見這井車上,有許多木製的小水鬥,以小橫軸連接成串,如同大鏈。
在這大輪的軸的一頭,裝上一個大立齒輪,再和上部一個大臥齒輪相銜接。
李平安解釋道,“通過牲口拉動套杆,臥齒輪回轉,大立齒輪及大輪隨之而轉,盛水水鬥連續上升,繞過大輪,失傾瀉於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空水鬥由另一邊下降,如此周而複始。”
眾人紛紛點頭,感慨於李平安的精妙設計。
一會兒的功夫,取水鬥就已經深入井底,隨著老牛的拉動,大家逐漸聽到了水生,大家屏住了呼吸,約莫越過四五十數的功夫,就見清涼的深井水撒入了水簸箕之中。
賀縣丞一臉的匪夷所思,撫摸著清涼的淨水,半響說不出話來,“真的有水.....這,這,這......”…。。
此時此刻,他甚至無法找到一個詞彙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直接捧了一把水灌進了喉嚨,因為太急,且帶著大量的泥土,直接嗆得他劇烈地咳嗦起來。
而離家的眾人,聽見這邊兒的情況,也都圍了過來。
大量清涼的地下水,通過井車源源不斷地被汲取出來,尤其是小娃娃們,根本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赤著腳跳進了泥水裡,直接玩耍起來。
折騰了約莫半個多時辰,李平安這邊兒接了十幾桶的水。
李平安繼續開口說道,“這隻是一口井,在收割莊稼之前,我建議整個玉林縣都嘗試通過這種法子打井,能打多少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