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書院門口,李想看著郭青梅走遠,又看了一眼門口那些還沒有散去的少女,忍不住暗暗搖頭。
李想來山陽書院教書,是為了調查一件十八年前的舊案。
去年李想從他爹口中得知,他其實並不是他爹李大山的兒子,而是趙王李信的幼子。
十八年前,趙王李信因謀反,被皇帝下令滅族。
當時李想才剛出生不久。李想他爹李大山,那時候是趙王府的一名廚子。為了保住趙王最後的血脈,李大山偷偷拿他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將繈褓中的李想換了下來。
然後李大山便帶著李想,從邯鄲一路逃到渭城,從此隱姓埋名,定居在渭城外的李家村。
十八年來,李大山從沒跟人提起,他曾在趙王府做過廚子的事。直到一年前,李大山得了一場大病。他擔心自己一病不起,李想便永遠也無法得知自己的身世。
李大山這才將這件事,悄悄告訴李想。
李大山還告訴李想,他父親趙王李信是被奸人陷害,讓他一定要查出這個害他爹的奸人,為他全家百餘口報仇。
李想自從得知真相,便來到渭城的山陽書院。
李想從他爹李大山口中得知,當年負責審訊他父親李信的人,正是如今的吳王。而這個山陽書院,是吳王藏書的地方。
當年趙王謀反,受牽連的官員多達百人,當街斬首的人數更是高達千人。
此案影響深遠,可算是大夏自立國以來的第一大案。李想相信,吳王一定留有審訊記錄。
如果吳王留有審訊記錄,那最大的可能,便是放在這個山陽書院裡。
於是李想便在數月前,混進了山陽書院,在這兒做起教書先生。
由於李想不是名士,也沒有推薦人,按他當時的條件,根本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山陽書院做西席。
於是李想隻能拿出碾壓全場的實力,為自己爭取這個機會。
當時在山陽書院舉辦的詩會上,李想為了能得到吳國公主的重視,聘請他做書院西席,李想直接當場做詩十首。而且每首都是傳世名篇。
李想的詩才震驚全場,李想也如願得到吳國公主重視,被聘為書院西席。
但是李想沒想到,他的十首詩很快便在京城傳開。由此也讓李想被人封為京城第一才子,引來無數閨中少女的傾慕。
自此之後,每天都會有許多吃飽沒事乾的懷春少女,跑到山陽書院門口,希望能一睹李想的風采。李想的名聲,也在閨中少女間流傳。
好在李想雖然詩名廣為流傳,卻並沒有幾人知道他的長相。
這些少女天天堵在書院門口,想向李想傾訴她們的相思。她們卻不知道,那個每天都會進出好幾次的花匠,其實就是她們欽慕的青田先生。
李想從小門進入書院,來到文淵閣。
這兒便是吳王藏書的地方。…。。
雖然這足足七層樓,堆的全是書,但是實際上藏書的內容並不是太多。因為這個時代還在用竹簡,一本十幾頁的書,便要寫十幾卷竹簡。堆在一起,足有一個小行李箱大。
李想來山陽書院前,便跟吳國公主劉鶯說好了。他來這兒做西席,教她弟弟妹妹讀書,可以不收錢。但他們書院裡的所有藏書,都要任他翻閱。
這樣,李想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翻閱吳王藏書,查找吳王當年審訊他父王的記錄。
可惜李想在這個文淵閣裡查閱三個多月,卻還是沒能找到當年吳王審訊他父王的任何記錄。甚至關於他父王的名字,都沒有看到過一次。
仿佛大夏帝國,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李信這個人。
就在李想打算明天找幾位小王爺套個話,看看吳王還有沒有彆的藏書地時,一名身著青衣的少女出現在門口。
這青衣少女雖然不施粉黛,卻仍然美得讓李想不敢多看。
這少女正是山陽書院如今的主人——吳國公主,劉鶯。
看到劉鶯,李想忙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