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五日,突有驚變發生。
卻是那掛印總兵吳之奇同王加玉等人眼見勝利無望生了膽怯之心,悄悄率部降清,這使得劉體純圍繞天池寨、吳家垣子、老木崆一線部署的防線出現重大漏洞。
十二月,在清軍重兵攻擊下,劉部重要據點天池寨失守,又有掛印總兵李之翠、劉應昌叛變投敵。
一時之間,劉部上下人心惶惶。
為確保通往最後據點老木崆的西大門吳家垣子不失,劉體純再命鎖彥龍帶部下精兵千餘人前來駐守。
這千餘人皆是跟隨劉體純超過十年的老卒,也是劉營最精銳的兵馬,倘若再敗,劉體純部已很難再與清軍獨自作戰,不得不與郝搖旗、袁宗第等殘部退往最後的根據之地——臨國公李來亨駐守的茅麓山。
倘若如此,明軍便再無回天之力。
若鎖彥龍能守住吳家垣子擋住西線清軍,劉體純便能與郝搖旗、袁宗第合兵與李來亨部共擊興山東南方向的湖廣清軍,即便不能迫使清軍解除包圍圈,也能為己方贏得喘息之機。
這個戰略無疑是冒險的,甚至可以說是劉體純最後的一招棋。
若勝,則還有一絲挽回之機。
若敗,則天滅大明。
可眼下也沒有彆的選擇了,在經曆連續失敗之後,明軍急需一場勝仗挽回日漸頹喪的軍心士氣。
鎖彥龍接令後沒有耽擱立即從老木崆帶兵出發,用了兩天時間趕到吳家垣子接過指揮權,又收攏了一支袁宗第部失散的殘兵數百人,使得吳家垣子的守兵由原先的兩千人增至近四千餘。
隻這四千人也是軍心浮動,一是清軍大舉進逼,連續吃敗仗的明軍官兵心理壓力極大;
二是近期多有將領叛投降敵,故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投降叛變的會是誰,搞得不僅將領之間互相猜疑,士卒之間也難以團結。
且在清軍長期封鎖下,明軍官兵不僅無足夠棉衣禦寒,連起碼的溫飽都達不到,武器裝備更是比清軍差了幾個等級,如此形勢下盼著明軍將士能以飽滿鬥誌堅定抵抗到最好,似乎也是強人所難。
惶惶之間,一場大雪落在巫山。
這場大雪倒是叫明軍將士暗鬆了口氣,因為這能讓清軍新的攻勢延後,也會讓清軍的輜重運輸變得困難。
山區用兵,縱是清軍強勢,也受限於地形,若風雪持續數日,山道結冰不可走車馬,怕是清軍真能因此停止用兵。
對於連續戰敗,被迫不斷後撤的明軍而言,肯定是個好事,至少能讓疲憊至極的明軍將士能有一個短暫的休整時間。
身為吳家垣子主將的鎖彥龍前天主持了一次軍議。
參加軍議的除原駐守在吳家垣子的掛印總兵田守一外,另有掛印總兵胡君貴,副將王之禮、趙德安、俞國華、陸從雲等人。
這些人中有的是老闖軍出身,有的則是後來忠貞營在湖廣活動時加入的原明軍,或地方團練頭目。
軍議並沒有就當前形勢作出什麼研討,因為沒什麼可說的,鎖彥龍隻是就吳家垣子防務做了一些落實。
將領們都沒怎麼說話,整體氣氛與其說有些落寞,不如說是有些悲觀。
據可靠情報,吳家垣子當麵的清軍至少有兩萬之眾,那麼僅憑四千缺衣少糧且乏武器的明軍真能守住?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隻是會議上沒有人敢提出投敵,隻因那鎖彥龍是皖國公劉體純的心腹親信,其帶來的千餘官兵更是劉部最精銳的人馬,此人不肯投敵,其他人哪裡敢?
夜深了,外麵的雪還在下,由於風大,明軍升起的篝火除了幾處靠牆垣的沒有熄滅,其餘的都叫大風吹滅。
條件有限,吳家垣子的房屋大多是土石共砌,基本上看不見磚瓦房,可就是土石共砌的房子也少的可憐,畢竟此地原先隻是吳姓百姓的聚集之地,說鎮大了,說村小些,巴掌大的地方又哪裡有能容納幾千士兵居住的地方。
更何況這一片本就是貧困山區。
因此絕大多數士兵隻能住在茅草搭建的棚屋中,這就使得很多明軍夜裡難以入睡。
無它,太冷。
處處漏風。
外麵北風仍在呼嘯,漫山遍野皆是白茫茫一片。
大雪,讓凍得直哆嗦的明軍至少心裡安全一些。
遠遠看去,整
個吳家垣子靜的可怕,也黑的可怕,連聲犬吠也不聞。
風雪之中,一個年輕的身影從一間土石共砌的屋中推開破門走出,抬頭看了眼漫天飛舞的雪花,忍不住縮了縮脖子後,苦笑一聲,繼而又輕歎一聲搖了搖頭呢喃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筆下,詩人以“滄海水”、“巫山雲”表達自己對妻子堅貞不渝的感情,詩句從這年輕人嘴中呢喃而出,卻不知是否也在表達類似的情感。
答案,無從揭曉。
隻知風雪中這年輕人的表情很複雜,尤其是風中咧咧作響的明字大旗讓他的眼神更是如五味雜陳般不知滋味。
時間如靜止般,天地如石化般,隻有內心不斷的疑問聲。
還有救嗎?
還來得及麼?
我到底怎麼辦?
是死戰,還是降?
無數自問卻得不到任何答案。
有的隻是無比的糾結。
許久,又是一聲長歎後,寒風中的年輕人收起鼻間的酸意,又將視線轉向遠處的一堆篝火。
火堆旁,幾名士兵蜷縮在牆角,一動不動的盯著眼前被風吹得忽明忽暗的火苗,看著好像熟睡般,仔細看卻能發現幾人都將武器牢牢放在膝蓋上並用雙手緊握著,風聲稍大幾人的眼睛都會立時睜開,如同獵人般向深邃的四野看去。
一陣狂風吹來,火苗瞬間騰起,騰起的霎那間也將幾人的相貌完整呈現在年輕人視線中。
無一不是白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