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發,是投降的前提條件。
王五看到了辮子,意味著從前那位大順軍的果毅將軍馬騰雲叛變了。
對於老順軍出身的麻思忠、許德義等人無疑一記重錘。
在此之前,雖有很多明軍將領降清,但如馬騰雲這般曾在大順為高級將領的人物卻是一個沒有。
這兩年降過去的多是些掛印總兵、副將。
爵位最高的是富平伯賀道寧,此人是賀珍之子。
賀珍早年是明朝將領,後降李自成為漢中一帶主將。
李自成退出北京後,賀珍在漢中降清,並阻擊過從陝北南下的李過、高一功部,也曾大敗張獻忠三萬大軍,為清廷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僅過幾個月,賀珍卻又在漢中重新豎起抗清大旗,同劉體純在陝南會師,之後一直堅持抗清,直到四年前病死於根據地大寧。
總之,賀珍是個很複雜的人物。
大概同那清軍屠江南急先鋒,一路兵馬直取閩浙又於廣東幡然悔悟毅然抗清,並最終殉國的李成棟差不多。
明清易代之際,此類複雜人物數不勝數。
賀道寧作為賀珍獨子,缺了其父膽色,一見清軍逼近大寧頓時嚇得失魂喪魄,不加抵抗便向清四川總督李國英投降。
結果不僅讓萬餘賀珍舊部成為降軍,更讓夔東明軍失去了唯一的產鹽地,使得這兩年明軍普遍缺鹽。
袁宗第部將新化伯馮啟鳳也非老順軍出身,其是原先明朝製輔堵胤錫的部將,堵死後才跟隨的袁宗第。
因此,馬騰雲這個從前大順的果毅將軍叛變,於老順軍乃至整個忠貞營而言,都是相當沉重的打擊。
眼麵前王五就看到不少老順軍出身的軍官雖意誌仍很堅定,眼神之中卻也難免有些絕望,精氣神明顯不佳。
是打還是撤,成了坡上明軍諸將必須馬上決定的事。
因為,馬騰雲的部隊也發現了前方這支停留不進的明軍。
一支約十多人的偵察小隊正沿山道向這邊靠近,顯是想弄清楚明軍的人數、底細。
麻思忠一麵讓人將情況通知後隊的張天望,一麵看向將千裡鏡還給他的王五。
不等他開口,王五已然狠狠嘣出一個字來:“打!”
“好!”
麻思忠也是果斷,不管馬騰雲過去什麼身份,眼下他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大明的敵人!
既是敵人,那隻有刀槍見高低。
後隊的張天望得知馬騰雲部叛變且堵在明軍前方後,沒有為之恐慌,而是讓二弟張天放帶了200餘人趕到前方參加戰鬥。
這200餘人是張天望部的精銳,可以說是其壓箱底子的人馬,裝備也是張部最好,不僅有五十多杆火銃,還有三十多付弓箭。
披甲的士卒約占一半。
王五也在抽調人手參戰,選了趙進忠和張鵬羽指揮的兩隊人,另外就是自己直接指揮的親兵隊。
加起來不到三百人。
為了確保能一戰擊敗馬騰雲部,打開通往老木崆的道路,王五讓啞巴朱三將從吳家垣子武庫帶出來的十幾付鐵甲,連同一百多付棉甲全配發下去。
自己領了付鐵甲,在萬四的幫助下穿戴好後提起大刀走了幾步,感覺甲有些重,但並不妨礙身體活動。
手裡拿的還是那柄刀刃中間卷了拇指長邊的大刀。
看著有點瑕疵,還能用。
不是沒有刀讓王五替換,實是他對這柄大刀有些感情。
也用順了手,所以不想換。
看到王五隊伍竟有十幾付鐵甲,張天放不由有些眼饞,因為他們兄弟手中隻有四付鐵甲。
鐵甲可以說是重器,有“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