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請立新帝(1 / 2)

抗清 傲骨鐵心 3263 字 4天前

郭升提出去陝北的三個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清廷為了消滅明朝,將主要軍事力量都用在了對付明軍大西、大順兩個集團上,眼下更是傾舉國之力圍剿夔東。

為此不僅將陝西綠營儘數派在湖廣,連西安駐防八旗都給調了出來,導致西北防禦很是空虛。

明軍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出包圍圈,有五六成機會能衝到陝北去另建抗清根據地。

儘管陝北也很貧瘠,比起彈丸之地的茅麓山卻是好上天了。

另外王五記得西北還有一個首鼠兩端,最終落得暴死下場的王輔臣。

若是沒有記錯,王輔臣本人不算好漢,其手下的將領倒是有好幾個牛大膽。

那幫不要命的主敢在王輔臣沒反清前,就鼓噪士兵衝擊清廷任命的總督,還一箭把這個滿人總督給射死最終迫使王輔臣不反也得反。

顯而易見,西北清軍內部也存在反清“市場”。

說白了,就是幫替清廷平定明朝的驕兵悍將看破八旗紙老虎的真相而矣。

有人挑頭就會爆。

去陝北其實還有一個郭升並不曾意識到的優勢。

或者說,是這個時代除了王五誰也看不到的未來。

那就是內外蒙古。

憑借聯姻成功拉攏科爾沁、察哈爾諸部加入大清這個大家族的愛新覺羅家,做夢都不會想到最想要他們命的就是蒙古人。

準確說,康熙上半生的敵人是吳三桂,下半生的敵人就是蒙古人。

很得清廷信任的察哈爾部就是在吳三桂起兵後立即脫離清廷,並在林丹汗孫子布爾尼帶領下直撲北京。

由此引出了圖海、周培公。

這個圖海就是眼下正領軍協助穆裡瑪對付明軍的定西將軍。

而在外蒙高原上,康熙下半生最大的敵人正在崛起,此人就是噶爾丹以及其一手建立的準噶爾汗國。

從地理到政治,再到清軍內部反清思想存在,以及內外蒙古錯綜複雜的形勢,王五竟也覺得去陝北要比孤軍冒險東進要好的多。

去陝北的提議得到很多將領的支持,反對者也不乏其人。

從茅麓山突出沿江東下到南京是有兩千多裡,可從茅麓山北上去陝北也有一千多裡!

路程上,去陝北是比去南京少了一半。

問題是明軍不是一支全機動的快速野戰部隊,而是一支軍民雜合且是支純步兵的隊伍。

沿江東下能找到船的話,明軍可以走水路,這樣能夠節省大量體力,也容易安置家眷。

北進陝北的話就全靠兩條腿。

一萬戰士保著三萬手無寸鐵的婦孺長途跋涉上千裡,困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怎麼走?

當年李過、高一功率領西路軍將士帶著家眷由陝北經漢中南下,經四川境內的達州、夔州、新寧等地抵達湖北。

這一路,走了足足兩個多月!

而現在漢中、達州、夔州、新寧等地均被清軍占領,明軍根本不可能再沿這條路回陝西。

那麼就隻剩兩條路可走。

一是衝進襄陽府經河南轉向潼關入陝。

二是穿過北邊的神農架原始森林經鄖陽進入陝西。

前者道路好走,但必定會被清軍重重圍堵,有極大概率走不出河南就被清軍再次圍住。

不到萬不得已,明軍根本不可能主動走這條絕路。

後者嘛

王五沒來由的心中一個激靈,因為他想到了前世遠征軍穿越野人山的慘狀。

哪怕清軍因地形原因無法對明軍進行追擊,明軍的傷亡數字也將驚人,極有可能老弱病殘都得摞在那。

總之,東進有東進的好處,北上有北上的好處,也各有致命缺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