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哈達和二珠為什麼要對自己人下手?
王五不太理解。
圖爾格理解,並且感同身受。
就是八旗的英雄隻需要一個就夠了。
具體什麼意思呢?
就是每個被放的俘虜為了前程和尊嚴,肯定不可能向朝廷如實交待他們是被釋放的。
那怎麼說?
無非趁明軍看守鬆懈越獄的說辭唄,甚至是一個打八個那種。
問題是你王總兵今兒放兩個,明兒心血來潮又放兩個,走一路放一路
這他媽誰受得了?
一百來個全越獄出來的,你猜朝廷信不信!
所以,想要謊言不被戳穿,已經當上八旗英雄的就不希望再有新的英雄出現。
競爭對手越少越好。
全死光更好!
這世上隻有死人不會泄露秘密。
相當膚淺的一個道理。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擔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搞明白這節的王五不禁看了圖爾格一眼,好奇道:“這麼說,圖副都統也不希望我再放人?”
圖爾格沒吭聲,臉上的小動作卻出賣了他內心真實想法。
最好是彆放了。
再放人的話,他也不好收場。
那天在鬆滋見到拉哈達和二珠,險些怕他嚇出腦血栓來。
“此事容我考慮考慮。”
後麵是不是再放幾個俘虜,王五自個也沒數,便問圖爾格湖廣提督董學禮到哪了,又帶了多少兵來追他。
有保證書在,圖爾格倒也老實交待。
說董學禮已經帶兵到了夷陵州,帶出來的兵馬卻不多,隻七八千人。
“才這麼點人?”
王五聽後不由心下一沉,他以為董學禮怎麼也要調個兩三萬綠營出來追他,沒想到老家夥倒是穩的很。
十幾萬清軍抽出不到萬人來追,於茅麓山根據地的封鎖基本是沒什麼影響的。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他的突圍東進仍沒有影響到清軍針對茅麓山的封鎖包圍。
圖爾格又說他和參將鄭聚奎是領騎兵先行追擊的,本來是準備拖一拖的,哪曾想在鬆滋見到了被釋放的拉哈達和二珠。
這兩個黃旗出身的參領對他這個正藍旗的副都統並不怎麼敬畏,當著自個麵要求綠營參將鄭聚奎立即追擊。
鄭聚奎不敢不聽,圖爾格又不便用副都統身份阻止,無奈隻好硬著頭皮同他們一起追了過來。
不想王總兵用兵如神,他們又栽了。
王五點了點頭,這網兜住的雖是小魚,但這條小魚是董學禮東拚西湊的騎兵,算是個不小的斬獲。
起碼能繳獲幾百匹騾馬。
確定董學禮指揮的追兵離自己至少五到六天路程,王五心思便活泛了。
因為這個時間差能讓他在到達武昌前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