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要一個省(1 / 2)

抗清 傲骨鐵心 2983 字 4天前

格局打開,事情就會有不同變化,也會有不同結果。

王五利用通訊延遲導致的信息差占領長江重鎮武昌、生擒湖廣總督張長庚,跟當年李成棟用幾十個騎兵奪取紹武政權的都城廣州,並生擒南明第三個天子紹武皇帝如出一撤。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王五和李成棟乾了同樣的事。

甚至過程都沒有區彆,同樣是假冒對手入城製造恐慌。

都是敢想敢做的典型。

隻要膽子夠大,僵屍也能放產假。

左右到這一步了,還真沒王五乾不出來的事。

張長庚以為老順軍同吳三桂有血海深仇,兩家壓根走不到一塊,這才有恃無恐。

想拿捏他門都沒有,大不了一死報他的大清皇帝,如此保了子孫後代,也全了自家氣節。

事實的確如此。

無論是虎帥還是袁帥、又或郝帥,都不可能同意“聯吳抗清”,被清軍重圍在茅麓山的數萬軍民更不會答應。

因而張長庚斷定明軍不可能勾結吳三桂。

既然明軍不可能同吳三桂走到一起,那逼他就沒有意義。

左右,他張長庚不過是個俘虜。

假他名義,栽贓陷害他有什麼用呢?

問題是王五打破了其固有認知,給其指出一個不可能的可能,那就是前身是順軍的明軍是可以同吳三桂走到一起的。

彆忘了,如果不是清軍入關,這天下早就是大順的!

那麼當年“順一代”能聯明抗清,今天“順二代”未嘗不可聯吳抗清。

“順二代”當然是王五自己了。

他這支突出茅麓山的孤軍沒有根據地軍民那麼大的心理負擔,也沒有那麼多顧慮。

因此隻要能保證根據地幾萬軍民不被清軍消滅,將抗清的火種保留下來,以他現在的權威真做出“聯吳抗清”,又或“聯清抗吳”的決定,手下人多半不會反對。

因為都知道這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誰讓突圍北上的戰略破產,根據地也被陝西清軍侵吞了三分之一,隨時都會陷落呢。

如果說茅麓山根據地軍民是將堅持抗清視為大義,那麼保住這些軍民就是王五現在的大義。

否則他大可帶這三四千人一路裹挾順江東下,再演太平軍的奇跡,而不是留在武昌為那幾萬軍民絞儘腦汁,殫心竭慮。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坐視根據地被清軍覆沒,王五也就失去對這支偏師的領導權。

那麼真無法破局,他必然要在兩個路線中選一個。

自力更生,獨立發展這條路已經被堵死,完完全全堵死。

不管是“聯清抗吳”,還是“聯吳抗清”,於王五而言都隻是抗清手段,而不是目的。

戰略目標不變,戰術上麵是可以靈活一些的。

換言之,你張長庚要是不聽勸,那你就不是大清的忠臣,而是大清最大的奸賊!

為什麼?

是你張長庚逼著老順軍“聯吳抗清”!

但要是你張長庚聽勸,願意同老順軍坐下來談一談,那你就是大清的功臣。

道理顯而易見。

是給大清製造更強勁的對手,還是給大清爭取一個合作夥伴,全看你張長庚如何選了。

壓力給過去。

宦海沉浮多年的張長庚自是精明之人,當然知道忠臣和奸賊隻在他一念之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